糗事!“第三者”好烦小学报名遇到的各类问题上海入园体检——你问我答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3 | 浏览数: 1211 |倒序浏览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188 
1#
发表于 2012-5-2 12:4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对早产儿的智力发育进行监测,极早地发现问题,极早地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越早干预康复,效果越好。那么我们家长怎么才能发现孩子的智力落后的问题呢?

早产儿智力测试
  1、通过出生时医院的常规检查
  父母可以在早产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三天为新生儿做颅脑CT以及脑电图检查,并给与促进新生儿脑细胞新陈代谢的药物。家长们可根据医生的建议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孩子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进行有效刺激。增强孩子在认知和语言等等方面的能力。
  2、在早期成长的症状中发现早产儿的智力发育障碍
  
  一些简单的测试方法推荐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纠正月龄,仔细地进行观察,进行一下简单的测试。

  测试一:视觉追踪红球或人脸
  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用直径10cm红球,在距离婴儿眼前20cm处轻轻晃动引起宝宝注意。然后慢慢向左、右弧形移动,观察宝宝眼球和头部跟随红球移动情况。
  正常:1个月宝宝眼球能追视,但头可能不转动;2个月宝宝眼和头转动,左、右可达各45度;3~4个月追视左、右各90度,即转动180度。
  异常:不能注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

  测试二:拉坐姿势和头竖立
  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检查者扶持宝宝两侧前臂慢慢拉起宝宝到45度,观察抬头情况,再拉到坐位观察宝宝竖头情况。
  正常:1个月小儿拉起时头后垂,坐位时头能竖立5秒;2~3个月头轻微后垂,可竖头15秒以上;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和躯干直线抬起, 竖头稳,可左右转头看。
  异常: 1个月小儿不能竖头;2~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背屈(明显后垂), 不能竖头。

  测试三:俯卧位抬头和手支撑
  让宝宝俯卧位, 在头前方用玩具逗引,观察宝宝抬头和手支撑情况。
  正常: 1个月小儿头转向一侧;2个月小儿能抬头片刻, 下巴离床;3个月小儿抬头超过45度,肘(部)支撐;4个月小儿抬头90度, 肘支撑, 能左右转头。
  异常: 2~3个月小儿不能抬头,4个月抬头不稳, 不能用肘支撑使胸部离开床面。

  测试四:伸手够物
  小儿仰卧或抱坐位,眼前吊一玩具,引其伸手够。
  正常:3个月小儿有伸手意识,但伸不出;4个月小儿可伸手,但不一定够到玩具,5个月小儿可伸手够到玩具。
  异常:4个月没有伸手够物趋向,5个月不会伸手够物。

  测试五:翻身
  解说词:小儿仰卧位(穿薄衣),用玩具逗引其向一侧翻身。
  正常:3个月有翻身意识,可翻向侧卧位,4个月可从仰卧翻至俯卧位。
  异常:4个月无翻身意识,5个月不能翻至侧卧位,6月不会从仰卧翻到到俯卧位。

  测试六:前倾坐
  5-6个月不会为异常。

  测试七:交往与情绪
  解说词:面对面与小儿交流,观察其表现
  正常:2个月小儿可有自发性的微笑和发出细小喉音;3个月可以逗笑,发音;4-5月对周围事物感兴趣,6个月能认出熟悉的人。
  异常:3个月面对面逗引不会笑;4个月不会发声;5个月对周围事物无兴趣;6个月表情淡漠,对照顾他的人无特殊反应。
  家长按照以上的一些简单测试,如果发现了孩子可疑异常,应极早就医,极早地进行康复治疗,这样效果会非常好。应该怎么进行早期的干预和康复呢?有条件的,最好到一些专门的机构进行一些监测和特殊的训练,家长一定也要积极地参与干预,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晨晨

幼大班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2009-04-26 
帖子
154 
还不错 我小子挺聪明的
乔爱多多

幼大班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2010-05-03 
帖子
97 
嗯 还不错 听正常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简易方法检测早产儿智力发育情况,可以自已小测噢 ...
快速回复
Empty Ads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3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