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1146
- 经验值
- 5142
- 在线时间
- 167小时
- 昵称
-
- 宝宝生日
- 2009-09-03
- 注册时间
- 2008-12-30
- 帖子
- 1046
- 阅读权限
- 31
- 积分
- 5309
- 精华
- 0
- UID
- 698056
      
- 宝宝生日
- 2009-09-03
- 帖子
- 1046
|
妈网ID:小草妈妈
自己(朋友)的家乡:湖北英山
过年的一些习俗:老家有句俗话,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注,望,方言,盼的意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都是年底大人笑话孩子那急切劲的时候了,这时候我们开始唱起过年的过谣:从二十四过完小年开始,每天一样,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煮猪肉,二十七,洗纠集(不知道是什么字,就是脏的意思)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煮猪首,三十夜,笑嘿嘿,基本每年都是一边唱着这些歌,这些天就在做着这些事情的,小时候除了每家过年时会每家打一窝豆腐,还会舂米,做年糕,很古老的石舂,一家一家的排着队,一边舂米,一边是小孩的打闹,大人们爽朗的笑声,想想就要笑起来,每年到了这几天,有石磨的人家,排着队磨豆腐,有石舂的人家,排着队舂米,还有有人家里请人打磁耙的,就是把煮好的糯米,放在圆的石槽里,几个壮汉,一边用结实的木棍捅,一边配合着使力气的歌,嘿哟嘿哟的。我们小孩子就到处乱窜,口袋里放着从家里大的辩炮上偷偷揪下来的一个个的小炮,这里扔一个,那里扔一个,把过年的气氛到处点起来。
年三十的上午起来就开始做年饭,一天只做晚上一顿的,不过我们都是一边做一边吃,等到晚上,基本上早就饱了,看着满桌的好菜干瞪眼,老人就很高兴地说,元宝元宝,饱了就好。
上午老爸会带上好酒好菜,和家里的孩子去上坟,先给祖先们过年,如果是下过雪的话就更有气氛,一群人穿行在下着雪的松树林里,不远的地方,一会这里会响起鞭炮,一会那里会响起鞭炮,看着谁家的祖坟那里响就知道是谁了,于是大人就互响叫着名字打招呼,互相扯着嗓子拉家常,都是喜气洋洋的,烧纸钱时一边让我们磕头一边还会告诉我们这是谁谁的墓地,一直到现在,除了我爷爷的,一个故去的大爷和一个叔叔,别的我一直没搞清楚过。有的估计我爸自已都不清楚吧。
上完坟回来,老妈开始这里烧点纸那里烧点纸,各个地方都有讲究,我们不管,只是跟在边上,叫磕头的时候就磕头,有些要有些不需要,完了就要到高潮部份了。老爸把家里火塘里的火烧起来,这时候都不讲节约的,火烧得越旺越好,这个火塘要一直旺到初一的,一直不熄,说是三十夜的火,月半夜的灯,就是过年晚上的火,正月十五晚上的灯一直不要熄的。
关上门老妈开始把一天下来做的菜,一样样热好,端上桌,全家人坐好,再放鞭炮,拿红包,开吃。
吃饭的时候,碗里一定要剩下饭的,菜也不能吃光一盘,意味首有余,甚至酒也要留点,说是存到明年的,嘿嘿。
还有守岁,老人说传说以前过年那天晚上,会有贼出来偷东西,看到谁家没有人就偷谁家,于是大家都把火烧得旺旺的,晚上不睡觉坐在火堆边,一直流传下来,演变成现在的守岁,就是一晚上不睡觉,守着,哈哈。
正月里去别人家里,只要是小孩子,都能有一份吃的零食给的,一般都是一碗瓜子或是花生什么的,所以一到初一,我们是一群人各家各户跑一遍。那个美啊。两只小口袋都鼓得不行了。
初一到初三不扫地,扫的话也是扫到一个角落,不能倒出去。
初一到初三不干活,但是可以砍柴,取“财”的意思,所以一般这几天上山的话会碰到上山砍树回家烧的人。
正月里第一次出门称为“出方”,初十之前来家里拜年的人,都要放鞭炮迎接,万一人家是出方,没有放鞭炮,兆头要不好的。出方有讲究方位的,那一年如果大利东西就往东方和西方走,大利南北就往南方和北方走。
过年特色的菜肴:一定不能少的是,猪头肉,鱼(意味着年年有余),炸圆子(元宝),外焦内酥,特香的。别的好像都是随意。
自己最最喜欢的活动:上午跟老爸一起上坟,到处跑,那种轻松,高兴劲真是没法提。
儿时有什么特别的心愿: 就想天天就像过年一样就好了,过年了大人不打骂孩子了。还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
[ 本帖最后由 小草妈妈@sh 于 2010-2-6 12:04 编辑 ]
|
-
总评分: 妈米 + 15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