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7 | 浏览数: 656 |倒序浏览
兜兜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4-12 
帖子
28 
1#
发表于 2011-10-11 15:2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我认识一个宝宝的妈妈。宝宝都快1岁了,妈妈给宝宝吃面包的时候,还把面包撕的碎碎的,像小鸡吃的小米一样,我跟那位妈妈说,宝宝都这么大了,应该让她自己学会咀嚼了~~我递给宝宝一片面包,宝宝吃了一口就卡住了,妈妈就不让她吃了。每次吃饭,宝宝都想自己吃饭,妈妈怕宝宝把饭弄的到处都是,就是不肯给宝宝自己吃。想想菲悦6个月的时候,已经自己拿着面包吃了。她想自己吃饭的时候,我们就给她勺子,让她自己吃。每天床上都被吃的乱七八糟,虽然床上放了桌子,可宝宝一定要在没有桌子的地方吃饭。我常常给她做的是番茄炒蛋,可想而知,床单会被污染成什么样子。可是如果没有那个时候的锻炼,宝宝现在饭也不可能吃的这么好。她的筷子用的很好,甚至比大人用的都好。基本是筷子到盘子里就能夹起来。所以我也想奉劝那些正在经历宝宝学吃饭的妈妈,别让宝宝错过学吃的年龄。

兜兜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4-12 
帖子
28 
正好在杂志上看到一篇这种文章,就发来和大家分享。



小儿出生后4个月~6个月,是由单纯的母乳喂养为主向固体食物喂养过渡的生长发育时期,医学称之为换乳期。泥状食品是必须添加的食物,它是基本过渡的载体。


兜兜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4-12 
帖子
28 
小儿4个月~6个月时,父母必须给小儿咀嚼功能发育需要的生理刺激。咀嚼功能必须通过学习和锻炼来掌握。关键时期不学“吃”,会造成咀嚼能力下降,使喂养困难,甚至拒食、厌食、偏食。

幼儿不能摄入充分的营养素,会造成营养不良。小儿4个月~6个月时,添加泥状食物是从液体食物到固体食物的必经阶段。


兜兜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4-12 
帖子
28 
适时给小儿添加泥状食品,不仅使小儿味觉感受的范围扩大,还会促进小儿口腔发育,为建立一生健康的膳食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常用的泥状食品,水果类有苹果泥、鲜桃泥、红枣苹果泥等;蔬菜类有混合蔬菜泥、银耳百合泥、红薯山药泥等;肉类有鸡肉泥、骨泥、鸡肉蔬菜泥、牛肉蔬菜泥等。


兜兜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4-12 
帖子
28 
泥状食品添加原则: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开始可给1至2小勺。如果小儿大便正常,可逐渐增加用量;由一种到多种,每种用3至4天,再加另一种。不要强迫进食,应该诱导进食。


兜兜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4-12 
帖子
28 

要把最常用的四种食物——谷类、肉蛋类、水果蔬菜类,逐渐引入小儿的膳食中。首先引入强化的谷类,然后加上蔬菜及水果,最后添加肉类。肉蛋类可按一下顺序给予:鱼、蛋黄、鸡肉、猪肉、蛋清,肉及蛋清易产生过敏反应,添加时应注意。以上食物能给小儿提供各种营养素及能量,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兜兜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4-12 
帖子
28 
给小儿添加食物时,应多添加富含胡萝卜素的食品,每天给一种,且要适量,以防引起高胡萝卜素症,使小儿皮肤变黄。小儿吃的蔬菜,放入冰箱保存不能多于一天,以防亚硝酸盐水平增高。另外小儿在1岁内避免吃味素及蜂蜜,且要限制糖的用量,注意口腔卫生,这样对牙齿保健有利。

纤纤

幼小班

Rank: 2Rank: 2

宝宝生日
2010-06-06 
帖子
23 
不错不错,,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别让宝宝错过学吃的年龄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3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