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7 | 浏览数: 2357 |正序浏览

Rank: 1

宝宝生日
2011-09-16 
帖子
1#
发表于 2012-2-22 16:2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说明:最近很多妈妈都跟我们反应宝宝容易出现感冒等病状,这里在网上找到一篇关于冬春交替时给宝宝做的一些防病工作)

          1. 合理穿衣。冬春之交宝宝的穿衣量应与成人的相仿,或者比成人多一件,不宜太多,而且衣服不能穿得太紧,要宽松、有适当的厚度,这样更方便宝宝活动。同时要根据环境的温度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比如,由室内到户外、从户外到室内或随气温变化都应及时增减衣服,以避免宝宝受凉,感染呼吸道疾病。
      2. 均衡饮食。冬春之交身体热量的消耗比较大,因此要借助饮食来补充身体的热量,提高机体的防寒能力。冬季的食物要尽量丰富些,热量要多一些,鸡、鸭、鱼、肉等食品可相对比夏天多一些,但要注意不要烹饪得太油腻。冬季要多给宝宝吃水果、蔬菜,否则,宝宝会很容易便秘。而且,水果和蔬菜也能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可给宝宝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A、D制品,但不用给宝宝吃补品,如果需要吃补品,请咨询医生的意见。
      3. 环境整洁。细菌和病毒无处不在,父母下班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及时换外套、鞋子,以避免将外界接触的细菌、病毒传染给宝宝。如果父母感冒,最好不要接触宝宝,或者在接触前,戴上口罩。如果你的家里使用暖气和空调,要特别注意房间的开窗、通风工作,保持屋内空气的清新、干燥。每天至少要开窗2次(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每次通风20~40 分钟。再冷的天气,家里都要留有气窗透气。
      4. 户外活动。多带宝宝去户外活动,通过呼入冷空气、皮肤接触冷空气可启动宝宝自身对冷热的调节功能,增强抵抗力。如果宝宝怕冷,则可在早上九十点钟,下午三四点出去活动。但要注意不要带宝宝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比如商场、超市、电影院等场所,最好多去空气好、人少的公园或绿地。专家建议:在气温零上的日子里,出门时可以不给宝宝戴口罩、戴手套,让宝宝的皮肤与冷空气有亲密的接触。

Rank: 2Rank: 2

宝宝生日
 
帖子
18 
适时添减衣物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05-10-28 
帖子
400 
来学习一下

Rank: 1

宝宝生日
1994-01-01 
帖子

强烈支持,楼主万岁! 背

强烈支持,楼主万岁!
            

            
            
            
            
            
            
            
            
            
            
            
            
            
            背背佳  魔力挺  烫画  海柳烟斗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帖子
各种微量元素,有必要补吗?

怎么听说不用补也能从食物中获取呀?

补多了,反而不好呢?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22 
难讲的,是这么回事

LZ是普及知识来了,也感谢你啦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帖子
这个知识有些泛,好多地方有呢

在家里,预防还是挺难的

平时生活习惯难改的

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帖子
恩,纯知识的噢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冬春交替,妈妈们给宝宝必做的一些防病工作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3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