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广告位蓄势待发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16 | 浏览数: 1059 |倒序浏览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3-08-25 
帖子
441 

淘宝掌柜通

1#
发表于 2014-8-22 07:1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秋季谨防儿童常见病,时值深秋季节,虽然中午日光温暖如春,但早晚却冷意袭人,如不根据气候特点为孩子增添衣服就有患伤风感冒的可能。在饮食方面,也要时刻为孩子的健康着想,尤其是平时肠胃不太好的孩子,如果乱吃,就容易诱发肠胃病。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疾病的预防,以供大家参考:
1.预防伤风感冒
秋季孩子毛病以此为多,尤其是中秋前后,秋风袭来,孩子体质弱一点的,早晚最容易受凉。所以预防之道就是要注意气候变化,冷热得当,特别是夜凉之时,要注意为孩子盖被。白天风大时要加衣服,孩子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家时要注意帮他擦拭,不要把衣服脱掉吹风,否
则容易感冒。除了预防保健外,还要避免孩子接触病人。

2.当心气管炎:
很多孩子在感冒伤风之后,跟着来的就是支气管炎,常常咳的喘不过气来,有的孩子甚至咳了两三个月还不见好,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长们在孩子初咳时没加注意,随便买点药吃,结果越吃越坏,咳得更凶。由此可见,孩子感冒伤风时要预防支气管炎之中并发症,不吃风,不吃生冷
的东西,在家静养,少在外面外跑,要不然孩子的咳嗽不容易好,如果晚上再受凉,或与病人接触,就容易发生肺炎,危及生命。

3.注意扁桃腺炎 :
10岁以下孩子扁桃腺炎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那些本来扁桃腺炎肥大的孩子更容易发生扁桃腺炎,所以有的孩子一旦感冒发烧,扁桃腺就肿大,有的甚至高烧40摄氏度以上,连日打针吃药都不能退烧,这是因为有的孩子平时吃药多,产生了抗药性,故孩子有病,如果没有经过医生允许,千万不要乱吃药,至于预防扁桃腺炎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孩子伤风感冒,不接触病人,增加孩子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4.腹泻:
腹泻在秋季也是常见的疾病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孩子乱吃东西又兼受凉的缘故,因此,要注
意孩子的日常饮食,不能由他乱吃,暴饮暴食,还要注意孩子的腹部不要着凉


儿童秋季保健的要点
一、强化营养
当秋天到来,天气转凉,夏天的干扰已不存在,机体逐渐恢复到良好的运作状态,食欲与消化功能自动调节到最佳水平,此乃天赐的补偿夏季损失的良机,所以应强化营养供给,为孩子的生长加“油”。肉、蛋、奶等固不可少,蔬果一类也应增加,做到主食与副食、荤与素、粗与细、干与稀的合理搭配
二、及时驱虫
专家认为秋天打虫效果最佳。从蛔虫的生活史看,虽然孩子一年四季均可
遭受虫卵感染,但夏天机会最多。如吮手指,致使虫卵进入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最后变为虫定居于小肠。正值秋天,此时服用打虫药(如肠虫清等)可将其一网打尽,不留后患。三、防范腹泻
宝宝在夏天最易患腹泻病,入秋后腹泻发病率呈下降势头,但防范之心不可有丝毫懈怠。因为有一种称为轮状病毒的微生物正蠢蠢欲动,常在9月份或者10月份侵袭孩子的消化道而致泻,称为“秋季腹泻”。

父母应帮助孩子把握以下几点:首先是堵住口入关。具体措施有注重饮食卫生、不吃
生冷食物、玩具与食具定期煮沸消毒、给宝宝喂奶前母亲最好用温开水洗净乳头等。同时,
应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等传播病毒、病菌的媒介物。此外,发现病儿立即隔离治疗,
处理好排泄物。健康儿童应避免与病儿接触。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3-08-25 
帖子
441 

淘宝掌柜通

欢迎各位宝妈跟帖讨论,秋季育儿经验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3-08-25 
帖子
441 

淘宝掌柜通

新生儿不乳
胎儿离开母体12小时后,便可开始哺乳,如不能吮乳,称为不乳。多因元气虚弱,无力吮乳,或脾胃虚寒,气机凝滞,或初生时未及时拭口,致秽热郁积,壅结肠胃等所致。

元气虚弱 面色苍黄,呼吸气弱,目合少神,哭声短小,四肢少力,反应迟钝而不乳。治宜益气补虚。

(一)

处方:人参1.5克。

用法:将人参切成薄片置入人乳中浸泡30分钟,再放锅内隔水蒸熟,分服,每日3~4次。

(二)

处方:人参1克,黄芪2克,炙草1克。

用法:煎前3药,取汁去渣,加人乳,分服。

脾肾虚寒 面色苍白或青紫,口鼻气冷,四肢不温,哭啼无力,神情淡漠而不乳。治以温中散寒。

(一)

处方:艾绒适量。

用法:将艾绒放温炙器内燃着,温熨脐部周围,或用艾条悬炙。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本方适用于气滞不乳。

(二)

处方:大葱头1个。

用法:将大葱头切4片,用乳汁半盏同蒸,分4次服,即能食乳。

秽热郁积 面赤唇红,气息短促,肚腹胀满,频作呕吐,二便通而不进乳水。咽下羊水者,一般于生后未进食、饮水,吐量不多,吐物为粘液兼棕红色血样成分。治驱逐秽浊。

(一)

处方:黄连粉0.6克。

用法:将黄连粉放入人乳中浸泡30分钟,再放锅内蒸过,分服,每日2~3次。

本方适用于秽热郁积,气壅不乳。

(二)

处方:黄连、甘草、木香、木瓜各少许。

用法:研末,每用少许纳儿口中,乳汁下。

本方适用于胃有秽浊。

(三)

处方:大黄、黑丑、白丑、人参、槟榔各等分。

用法:研末,以少许蜜水调服。

本方适用于脐粪未下,腹满气短,呕吐不乳。

(四)

处方:黄连0.6克,甘草0.3克。

用法:研末,每用少许纳儿口中,乳汁下。

本方适用于胎粪未下。

(五)

处方:辰砂、全蝎、硼砂、龙脑、麝香各0.3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以母乳调涂抹口唇里面。

本方适用于小儿吐沫不乳。

(六)

处方:牛口涎。

用法:以牛口涎涂抹口中及颐上,自愈。

本方适用于小儿吐沫不乳。

(七)

处方:生地6克。

用法:酒浸,捣烂涂脚心。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3-08-25 
帖子
441 

淘宝掌柜通

新生儿大便不通
正常新生儿生后即可排泄大便。若生后10小时不排粪便,则应引起注意。24小时仍无大便排出,检查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者,多因热蕴大肠、胎粪郁结或禀赋不足、气机失调等所致。

胎热蕴肠 不大便或只排出少量灰绿色粘液样物,兼呕吐、腹胀,阵阵啼哭、辗转不安,面赤唇红。治以清热通下。

(一)

处方:生大黄1克。

用法:开水闷泡数分钟,取汁加蜜适量,徐徐喂下。便下1~2次,以量多而通畅为度,不再服。

(二)

处方:大黄、槟榔、炒黑白丑、人参各等分。

用法:研末,取1克,调蜂蜜适量,少量频喂,便下通畅即停用。

(三)

处方:甘草1克,黄连1克。

用法:研末,沸汤浸渍片刻,徐徐喂服。

(四)

处方:麝香0.15克,芒硝(黄豆大,1次量)。

用法:上述二药混合置于患儿脐内,外用1平方厘米大小的棉垫3~4块,重叠覆盖在脐上,再用一块长布带(绷带亦可)围腰一二圈,将棉垫固定。敷后,患儿最好仰卧,防止药末漏掉,一般敷十多个小时,如需再敷,至少间隔十多个小时。一般外敷1~3次即可治愈。

(五)

处方:芝麻油等。

用法:将芝麻油30克,皮硝少许,同油煎滚待冷,以茶匙缓缓灌入口中,咽下即通。

气机失调 不大便或仅排少量胎便,腹胀如球,脐孔突出,满闷哭闹,呕吐。治宜益脾健运,理气通便。

(一)

处方:甘草、枳壳各1克。

用法:水煎服。

(二)

处方:大腹皮、厚朴、茯苓、陈皮、人参各1克。

用法:水煎服。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3-08-25 
帖子
441 

淘宝掌柜通

新生儿小便不通
新生儿一般生后36小时内皆排尿,若48小时后仍无小便排出,检查无先天性泌尿道畸形者。多因胎热壅结、元气亏虚、下焦气闭等影响膀胱气化所致。新生儿小便不通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癃闭。癃则淋沥不畅;闭则点滴不下。膀胱胀急,哭闹不安。若无有效治疗,后期皆能导致水毒内闭全身浮肿,呕吐,喘闷,甚至昏迷、惊厥。

胎热壅结 面唇红润,烦躁多啼,啼声有力。治以清热利尿。

(一)

处方:通草3克,生甘草1.5克,灯心3克。

用法:煎汤调乳汁服。

(二)

处方:葱白9~12厘米,人乳适量。

用法:将拌好的葱白人乳放入小儿口内,让小儿吮吸母乳即咽下上述葱乳混合物,小便即通。

(三)

处方:生地黄、生甘草、木通、淡竹叶各等分。

用法:前三药研末,每服1克,水1盏,入竹叶同煎至5分,温服。

元气亏虚 面色苍白,反应低下,神疲乏力,哭声低弱。治以补气利水。

(一)

处方:人参1.5克,五苓散3克。

用法:人参煎汤,调服五苓散,每日2次。

(二)

处方:人参、炙甘草各3克,麦冬6克,黄柏1.5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

本方适用于新生儿气虚津液不足,小便不通。

下焦气闭 尿液潴留,膀胱胀急,啼哭不安。治以通闭利尿。

(一)

处方:葱白7茎,生姜1块,淡豆豉、食盐各9克。

用法:捣烂制成药锭,温罨脐上,以纱布裹扎固定。

(二)

处方:淡豆豉1勺,田螺19个,葱1束。

用法:同捣烂,用芭蕉根汁调贴脐上。

(三)

处方:生大葱去叶留白及根约60克,生姜15克。

用法:上药共捣烂成饼状,放锅内加热,洒酒水少许以助蒸气,翻炒至甚热取出,放手巾上包好,外敷脐下3寸的关元穴处,使其辛热透散。一般50分钟后,尿液即可通畅。

(四)

处方:蒲黄适量。

用法:研末,水调和,封横骨上。

说明:横骨,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上的“耻骨”。

(五)

处方:葱白2根,酒糟1撮。

用法:上药共捣烂炒热,敷脐部,外用纱布包扎。

五、六两方适用于小儿大小便不通。

(六)

处方:大葱白2根,麝香(或公丁香)0.1克。

用法:先将生葱白捣烂如泥,次加麝香(公丁香)末拌匀再捣成膏,文火炒热,待微温时敷脐孔及脐下1.5寸的气海穴。数小时后自通。

说明:以上外治法,用时要注意观察皮肤受刺激的程度,勿令烫伤或刺激皮肤过度充血、起泡,必要时在饼、膏之下加用垫布。

(七)

处方:猪牙皂1只。

用法:将猪牙皂碾成极细粉,瓶贮备用。用一段麦秸或用白纸卷成管状,取药粉适量,吹入患儿鼻孔,令其喷嚏。通常于喷嚏后小便即通。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3-08-25 
帖子
441 

淘宝掌柜通

新生儿黄疸(胎黄)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全身皮肤、两眼巩膜、小便出现黄色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因与胎禀有关,故称“胎黄”。有生理性、病理性之别。婴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足月儿于10~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第3周才消退。黄疸出现后一般情况良好,为生理性黄疸。若于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2~3周后仍不消退,甚至继续加深,或退而复现,此为病理性黄疸,应及时治疗。

湿热发黄 症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精神疲倦,不欲吮乳,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而短。重者见烦躁不安,呕吐腹胀,甚或壮热,神昏抽搐,危及生命。治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一)

处方:生地、天花粉、茵陈各3克。

用法:同煎服之。

(二)

处方:茵陈3克,栀子1克,人奶100毫升。

用法:前二味水煎3次,取50毫升,兑入乳汁中和匀。每次30~50毫升,每日3次。

(三)

处方:玉米须10克,冰糖3克。

用法:将玉米须洗净,加水煎取浓汁约20毫升,冲入冰糖调化。分1~2次灌服。每日1剂,连服3~5天。

说明:如无玉米须,可取剥去玉米的蕊轴20~30克替代,效果亦佳。

(四)

处方:羊胆2~3个。

用法:取鲜羊胆洗净,刺穿留取胆汁,置冰箱内保存待用,或用冰糖少许调味。每次1~3毫升,每日2~3次,连服2~3天。

(五)

处方:赤小豆7粒,甜瓜蒂7粒,丝瓜蒂7粒,鲜茵陈绞汁适量,白矾少许。

用法:除茵陈汁外,其余四药共研为末,过筛后,与茵陈汁调拌成糊填满脐孔,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3次,勤贴频换,直至黄疸褪尽。

(六)

处方:雪梨1个,酸醋若干。

用法:将雪梨洗净,连皮切成片状,置酸醋中泡浸8小时后取出晾干,然后捣烂榨取汁液。每次取3~5毫升灌服。每日3~5次,疗程不限,以愈为度。

寒湿发黄 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精神萎靡,四肢不温,食少易吐,大便稀薄色灰白,小便短少。治宜温中化湿。

(一)

处方:茵陈3克,白术3克,干姜2克,乳汁100毫升。

用法:前三味水煎取汁50毫升,兑入乳汁中和匀,每服20~30毫升,每日3~4次。

(二)

处方:茵陈10克,大枣3枚,党参10克。

用法:水煎,加糖适量,频服。

本方适用于寒湿胎黄。

(三)

主治:胎黄。

处方:茵陈3克,干姜1克,茯苓2克。

用法:水煎取汁,兑入乳汁和匀,分2次服。

(四)

处方:砂仁3克,陈皮3克,乳汁100毫升。

用法:水煎取汁,兑入乳汁和匀,分2~4次服。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3-08-25 
帖子
441 

淘宝掌柜通

痱子
痱子是要幼儿期常见的皮肤疾患,多发于夏季,由于夏季气候闷热,汗泄不畅,汗液潴留于汗腺周围所致。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开始皮肤发红,继而出现许多粟粒大小的小丘疹和小水疱,密集成片,且有刺痛和瘙痒感。治宜消暑化湿。

(一)

处方:生桃叶200克。

用法:将生桃叶200克放入1升的水中,煎至只剩下四分之三止,将桃叶汤加入浴水内,一天入浴2~3次。浴后暂时不会痒。经数小时后再痒起来,可用桃叶汤绞毛巾轻拭,千万不要用手抓,以免抓破化脓。

(二)

处方:黄瓜。

用法:若在腋下、颈部、足的关节处等皮肤较柔嫩的部位长痱子,可用黄瓜切片,将切口按在患部按摩就好,一天重复数次。

(三)

处方:鲜苦瓜1条,皮硝9克,冰片15克。

用法:上药捣泥,去渣后涂搽患处,每日2~3次。

(四)

处方:马齿苋(鲜)30~60克。

用法:上药加水120毫升(约半碗),煮20分钟,除渣留水,待凉备用。用时,每次倒出半酒杯,用药棉或干净纱布蘸涂患处,每日5~6次。

(五)

处方:苦参20克,冰片10克,生大黄20克,雄黄10克,黄连10克,75%酒精300毫升。

用法:上药浸泡于75%酒精300毫升中2~3天即可。用时,以消毒棉花蘸药汁涂患处,每日3~4次。

(六)

处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

用法:先用温水洗净患部,擦干后,将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轻轻反复涂搽患处,每日1~2次。

(七)

处方:冬瓜。

用法:将冬瓜皮上的毛刺去掉,洗净,然后,取1片冬瓜,频搽患处,不仅可止痒,也可使其消退。

(八)

处方:牙膏。

用法:用牙膏轻轻涂擦生痱子部位,可使痱子逐渐消退。

以下两方用于预防小儿痱子。

附yy(x一)

处方:绿豆、鲜荷叶适量。

用法:洗净,加水同煮,待绿豆熟后,加适量白糖,吃豆喝汤。附(二)

处方:鲜蚕豆皮适量。

用法:剥下晒干,洗净,放在铁锅内炒焦,用开水沏泡,当茶饮用。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3-08-25 
帖子
441 

淘宝掌柜通

尿布皮炎
尿布皮炎常发生于乳婴儿,主要见于臀部会阴部等尿布覆盖的地方。由于皮肤长期受湿尿布的刺激,或因尿布粗糙、过硬,经常摩擦所致。初见皮肤粗糙发红,继之出现斑血疹及小脓疱,更进一步出现糜烂,表浅溃疡。治宜祛湿解毒。

(一)

处方:银花甘草汤,由银花、绿豆衣各10克,甘草3克组成。

用法:水煎频服,每日1剂,连服3~7天。

(二)

处方:滑青散,由滑石5份、青黛1份组成。

用法:研细末调匀,将小儿臀部用温水洗净后拭干,扑撒患处,每换尿布1次,扑撒1次。

(三)

处方:炉甘石(粉)20克,石蜡油10毫升。

用法:混合调匀,加凡士林至100克,外涂患处,每日2次.

(四)

处方:青黛3克,硼砂10克,冰片1克,朱砂1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生油调,每次便后洗净患处,蘸上药涂敷。

(五)

处方:黄芩、黄连、黄柏、大黄各15克,雄黄6克,枯矾9克。

用法:上药加温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浓煎成100毫升左右。用前先将患处洗干净,用干洁布吸干(忌擦),然后外搽本药液。每日用药3次以上。如已形成局部溃疡者,辅以珍珠粉剂外扑,每日2次,可促进疮面愈合。

(六)

处方:黄柏、蛤蜊各5份,青黛1份,滑石粉15份。

用法:将黄柏洗净切片,捣碎,磨成粉状过筛;用猛火炒蛤蜊壳至淡黄色,一触即碎,取出放凉后研粉过筛。上(二)药和青黛、滑石粉按比例混合,放于密封瓶中备用。用时先洗净臀部,扑上此粉,每日2次或每次大小便后用药。

(七)

处方:苦参25克,石膏100克,樟脑、绿豆各6克,冰片20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扑撒患处,每日3次。

(八)

处方:芙蓉叶30克,黄连10克,滑石粉30克。

用法:共研细末,扑撒患处,每日数次(适用于皮炎未溃烂者)。

(九)

处方:生地榆、紫草各10克,冰片1克。

用法:共入植物油中炸呈黄色后去渣,冷却后涂搽患处,每日数次(适用于皮炎已溃烂者)。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3-08-25 
帖子
441 

淘宝掌柜通

感冒
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由感受风邪引起,好发于冬春二季,风邪多兼挟寒、热、暑、湿诸邪为病。为风寒、风热、暑热、暑湿诸感冒。若病情较重,具有传染性的,称“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西医认为本病系感染病毒所致。

风寒感冒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流清涕,喷嚏喉痒,咳嗽痰白,肢体酸痛,口不渴,咽不红。治宜辛温解表。

(一)

处方:葱白头适量。

用法:将葱白头捣烂挤汁,涂抹鼻唇间,可使鼻通。或将葱白捣烂,用开水冲后,趁热熏口鼻。

(二)

处方:青葱适量。

用法:将青葱管划破,贴小儿鼻梁上,每日3次,每次2小时。

(三)

处方:大天南星1枚,生姜适量。

用法:将天南星研末,用生姜汁调成膏敷贴小儿囟门即愈。

(四)

处方:草乌、皂角、生姜各适量。

用法:将草乌和皂角研末,用生姜汁调成膏敷贴小儿囟门(位于头部顶颠前,婴儿额骨与左右顶骨未闭时有个凹陷,可触及动脉搏动之处)。

以上4方均适用于新生儿或婴儿伤风鼻塞或鼻塞流涕。

(五)

处方:粳米30克,葱白3~5根,白糖适量。

用法:煮粳米粥,将熟入葱白,再煮数沸,加白糖,热服后可出微汗。

(六)

处方:葛根9克,白芷4.5克,辛夷6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

(七)

处方:生姜10克,红糖25克,米醋200毫升。

用法:将生姜刮去外皮,洗净捣碎,与米醋共放锅内煮沸5分钟,入红糖溶化。取汁趁热分1~2次饮完,每日1剂,连服3~5剂。

(八)

处方:防风6克,砂仁1.5克,藿香6克,生姜1片。

用法:水煎徐徐温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腹胀吐乳。

(九)

处方:桔皮、生姜、苏叶各9克。

用法:水煎,红糖调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风寒风感冒,咳嗽痰白。

(十)

处方:生姜10克,大葱(带根须)1根,花椒3克,白萝卜皮30克。

用法:水煎1小碗,热服,取微汗。

本方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吐痰,鼻流清涕。

(十一)

处方:蒲公英12克,桑叶12克,紫苏梗12克,荷叶20克。

用法:将上述4味加水煎煮,出渣后趁热饮服,每日3次。

(十二)

处方:板蓝根12克,菊花12克,荆芥穗6克,藿香6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后趁热饮服,每日2次。

(十三)

处方:生葱白12克,生姜10克,苏叶20克,苍耳子12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煎煮,取汁放入缸内,以鼻嗅药气。

(十四)

处方:耽蒜6克,大青叶20克,板蓝根12克,薄荷6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混合捣烂,鼻嗅,或敷贴于大椎穴、手心,足心。

(十五)

处方:雄黄6克。

用法:将雄黄与鸡蛋清1个,香油半匙,用棉花蘸擦中脘部。

(十六)

处方:明矾12克。

用法:将明矾用酒浸化,加面粉做成饼敷于脚心。

(十七)

处方:柴胡3克,炙甘草1克。

用法:水煎服。

(十八)

处方:羊肉50~100克,香菇24克,葱白5根,生姜7克。

用法:将羊肉洗净切成薄片,香菇泡软,与生姜(片)三者共放锅内加油、盐用武火炒透,再加水煮烂,然后入葱白煎煮片刻。连渣带汁1次服完,也可作佐膳用。每日1剂,连服5~7天。1岁以下小儿去渣饮汁。

本方适用于小儿身体虚弱,反复感冒。

(十九)

处方:黄芪9克,防风3克,白术3克。

用法:研末,每次服3克,每日2次。或水煎服,早晚各1次。

(二十)

处方:紫苏、陈皮、生姜各6克,党参9克,红枣1枚。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1次。

以上两方适用于小儿体虚或气虚受寒。

风热感冒 发热恶风,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或肿痛,口干而渴。治当辛凉解表。

(一)

处方:绿豆粉30克,蚯蚓5条。

用法:将蚯蚓洗净,加水与绿豆粉共捣成糊状,敷于囟门及脐部,绷带包扎。

(二)

处方:葱白15克,连翘8克。

用法:上药捣烂,敷脐上,外用纱布、胶布固定,喝热开水1杯,盖被取汗。

(三)

处方:板蓝根15~30克,大青叶15~30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咽痛。

(四)

处方:白茅根15克,芦根15克,葱白3寸。

用法:水煎服。

(五)

处方:桑叶6~9克,菊花6~9克,芦根15~30克。

用法:水煎分服。

以上两方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轻症。

(六)

处方:绿豆12克,西瓜皮16克,萝卜叶20克,竹叶心6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适量火煎煮,沥去残渣后饮服,每日3次。

(七)

处方:夏枯草30克,虎杖12克,柴胡10克,鱼腥草30克。

用法:将上述四味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后饮服,每日3次。

(八)

处方:蒲公英15克,鸭跖草15克,乌蔹莓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九)

处方:石膏6克。

用法:将石膏在火炉上轻烤后研细末,蜂蜜调服。

(十)

处方:银花30克,鲜芦根100克,鲜薄荷30克,冰糖80克。

用法:将银花、芦根放锅内,加水300毫升煮至500毫升,再入薄荷稍煮片刻,滤去渣滓,入冰糖溶化,取出候凉,置冰箱中冷藏。每日1剂,随意服食,连服3~5天。

(十一)

处方:大青叶12克,西瓜皮20克,薄荷3克,板蓝根12克。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3次。

(十二)

处方:银花6克,连翘6克,栀子5克,薄荷2.5克,牛蒡5克,桔梗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咳嗽加前胡5克、杏仁0.5克,咽痛红肿加射干5克、山豆根3克、赤芍药5克。

本方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重症。

(十三)

处方:鲜橄榄30克,生萝卜250克。

用法:洗净,萝卜切片,水煎去渣,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小儿流行性感冒,发热咽痛。

(十四)

处方:鸭跖草30克,淡竹叶15克。

用法:水煎,每日2~3次分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流感,高热烦渴,或不明原因的高热。

(十五)

处方:槟榔、黄芩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十六)

处方:蝉退6克,僵蚕6克,竹叶12克,银花9克,薄荷6克。

用法:水煎服。

(十七)

处方:桑叶6克,葎草15克,板蓝根12克,蒲公英12克,薄荷5克。

用法:水煎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流感高热、微恶风寒、咽喉红肿、身体酸痛。

暑湿感冒 高热无汗,头痛咳嗽,身重困倦,胸闷泛呕,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治当清暑祛湿解表。

(一)

处方:香薷6克,厚朴4克,炒扁豆12克,银花9克,连翘9克。

用法:水煎服。

(二)

处方:六一散10克,薄荷3克。

用法:先煎六一散,取汁1杯,再加入薄荷共煮数沸,去渣饮用。

(三)

处方:鲜藿香叶10克,沙糖适量。

用法:煎藿香,取汁1杯,入沙糖和匀饮用。

(四)

处方:浮萍15克,鲜荷叶5克,西瓜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汗出为度。

(五)

处方:藿香6克,银花10克,扁豆花6克,厚朴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六)

处方:绿豆30克,白糖适量。

用法:绿豆熬汤,加糖,时时饮用。

(七)

处方:金银花10克,荷叶15克,薄荷6克,西瓜皮60克(切碎)。

用法:先煎西瓜皮,后下其余诸药,共煎汤取汁,少加白糖调味服。

(八)

处方:黑豆12克,绿豆12克,荷叶20克,鱼腥草30克。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3次。

以下几方适用于预防小儿感冒。

附(一)

处方:香茅草12克,金银花10克,竹叶20克,生姜3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后用蜂蜜冲服,每日数次。

附(二)

处方:麦门冬根12克,金银花藤30克,薄荷12克,大青根12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混合捣烂后加水煎煮,并放入一缸内,以鼻嗅此药气。

附(三)

处方:大蒜10克,艾叶30克,薄荷叶20克,大青叶12克,石菖蒲12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混合捣烂,放置一布袋内,平素挂在小儿胸前。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3-08-25 
帖子
441 

淘宝掌柜通

咳嗽
咳嗽是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的正常肃降功能所致。

风寒咳嗽 咳嗽,痰色白稀薄,鼻塞,流清涕,喉痒,恶寒无汗,微发热。治以散寒宣肺。

(一)

处方:麻黄3克,杏仁4.5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二)

处方:紫苏5克,杏仁5克,生姜5克,红糖5克。

用法:将紫苏与杏仁捣烂如泥,与生姜共煎,取汁去渣,调入红糖再煮片刻,令其溶化,每日分2~3次饮用。

(三)

处方:葱白5茎,淡豆豉5克,陈皮3克,红糖适量。

用法:水煎取汁,调入红糖,每日分2~3次服用。

(四)

处方:生姜10克,饴糖30克。

用法: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上前温浸5分钟,再调入饴糖,频频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3~5剂。

(五)

处方: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10克,桔皮(陈皮)3克,冰糖30克。

用法: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胡椒、生姜、桔皮一起煮汤,然后加入冰糖,吃萝卜喝汤,每日1剂,连服3~4天。

(六)

处方:萝卜汁一酒盅,饴糖9克,生姜汁3滴。

用法:混匀,炖温服。

(七)

处方: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个。

用法:水煎去渣,加蜂蜜30克,煮沸,徐徐饮完。

(八)

处方:黄瓜根10克,白萝卜子3克,荆芥穗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九)

处方:苏叶6克,香附6克,紫菀6克,百部6克,鲜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

(十)

处方:白米30克,苏叶6克。

用法:白米煮粥,临熟时加苏叶,温服。

风热咳嗽 咳嗽不爽,痰黄粘稠,口渴咽痛,伴有发热,恶风头痛。治以疏风肃肺。

(一)

处方:桑叶6克,菊花6克,杏仁4.5克,白沙糖适量。

用法:水煎前三药取汁,再调入白砂糖代茶饮。

(二)

处方:桑叶5克,杏仁4克,生石膏10克,甘草1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三)

处方:排风藤、银花各10克,水竹茹6克,兔耳风、化痰清、猪鬃草各12克,清明菜15克。

用法:水煎服。

(四)

处方:三匹风、五匹风、肺经草各12克,桑叶、菊花各6克,枇杷叶10克,茅根、芦根各15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

(五)

处方:一枝黄花12克,大蓟6克,桔梗2克,枇杷叶10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煎煮,沥去残渣饮服,每日3次.

(六)

处方:棉花根9克,鱼腥草15克,冬瓜仁9克,桑根皮6克,薄荷3克。

用法:取上述药物加水煎煮,沥去残渣,分2~3次服。

(七)

处方:雪梨1个,川贝3克,桔梗3克,白菊花3克,冰糖20克。

用法:将梨洗净切片,与诸药一起,水煎服,分2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4~5剂。

燥热咳嗽 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鼻唇干燥,咽干喉痒,或有身热恶风。治宜清肺化痰。

(一)

处方:米汤200毫升,川贝3克,冰糖20克。

用法:将川贝研成细末,与冰糖放入米汤中调化,置锅中隔水蒸煮15分钟。每日1剂,候温,1次服完,连服3~5天.

(二)

处方:吉祥草、麦冬草、清明菜各15克,枇杷叶、岩白菜各10克,甜杏6克,桔梗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三)

处方:甘草6克,猪胆汁1个。

用法:甘草水煎去渣后,将猪胆汁冲服二分之一,连服2次.

(四)

处方:石膏9克,杏仁3克,枇杷叶1片,雪梨1个,蜂蜜15克。

用法:将杏仁研成泥,枇杷叶布包与石膏同煎取汁,去渣,雪梨捣烂绞取汁,兑入药汁中,共取约1小碗,然后分2~3次冲入蜂蜜饮用。

(五)

处方:鸭梨3个,大米50克。

用法:将鸭梨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捞去梨渣不用,再加入米粥,趁热食用。

(六)

处方:沙参9克,川贝3克,百合9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七)

处方:鲜百合20克,蜂蜜10克。

用法:蒸熟,分4次服,每日1剂。

痰热咳嗽 咳嗽痰多,黄稠难咯,咽干口渴,发热面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治当清肺化痰。

(一)

处方:金钱草12克,萝卜子6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12克。

用法:将药物研成细末,调拌凡士林或蛋清,外敷贴涌泉、中脘、背心处。

(二)

处方:贝母6克,鲜竹沥30克,粳米30克。

用法:贝母研末。煮粳米粥将成时加入贝母、竹沥,再稍煮即成,温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慢性咳嗽。

(三)

处方:荸荠200克,海蜇皮(漂洗)100克。

用法:水炖,每日分2~3次服。

(四)

处方:冬瓜子15克,红糖适量。

痰湿咳嗽 咳嗽痰多,色白,胸满纳少,神倦肢乏。治以化痰燥湿。

(一)

处方:陈皮3克,清半夏3克,茯苓9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二)

处方:半夏4.5克,陈皮4.5克,苍术4.5克,厚朴3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痰饮咳嗽 咳嗽日久,反复发作,痰白清稀,胸胁满闷,四肢欠温。治宜温阳化饮。

(一)

处方:干姜3克,茯苓9克,桂枝1.5克,粳米50克。

用法:先煎前三药去渣取汁,再与粳米同煮成粥,调红糖适量,稍煮片刻令溶化,每日分2次服。

(二)

处方:当归、生姜各9克,山药30克,羊肉60克。

用法:水煮肉烂熟,加食盐调味,吃肉喝汤,每日1次,连服5~7天。

(三)

处方:生姜6克,南杏仁9克,核桃肉15克,冰糖适量。

用法:前三药捣烂,入冰糖加水炖服,每日1次。

气虚咳嗽 咳嗽无力,痰白清稀,气短懒言,面色白。治以健脾益气,止咳化痰。

(一)

处方:黄芪10克,粳米30克,茯苓粉10克。

用法:煮粥加白糖适量食用。

(二)

处方:人参3克(或党参10克),炙甘草3克,陈皮3克,粳米30克。

用法:水煎前三药,取汁去渣,入粳米煮成粥,调白糖适量温服。

(三)

处方:莲子30克,豆腐150克。

用法:水煎20分钟,喝汤,吃莲子及豆腐,每日1次。

(四)

处方:白人参4克,陈皮5克,苏叶3克,沙糖10克。

用法:水煎代茶。

(五)

处方:莲子、百合各15克,猪瘦肉90克。

用法:水加煲熟,调味后食用。

阴虚燥咳 干咳无痰,痰少而粘,口渴咽干,手足心热,痰中带血,潮热盗汗。治宜养阴润肺止咳。

(一)

处方:雪梨1个,荸荠6只,蜂蜜20毫升。

用法:将雪梨削去薄皮,荸荠洗净除去外皮,共捣烂榨取原汁,冲入蜂蜜调匀,置锅中隔水蒸熟。每日1剂,随意服食,疗程不限。

本方适用于内伤咳嗽。

(二)

处方:蜂蜜12克,姜汁2克,白萝卜汁250克,梨汁250克,人乳1杯。

本方适用于阴虚久咳,兼有稠痰者。

用法:共熬成膏,早晚各服1匙。

说明:服此膏忌食葱子。

(三)

处方:落花生30克,冰糖15克。

用法:花生连壳敲碎,放入罐内,于水中煮之,去渣浓缩,加冰糖,糖化即成。每服1匙,早晚各1次。

本方适用于阴虚久咳。

(四)

处方:生梨汁30克,生姜汁5克。

用法:每日服1~2次。

(五)

处方:地骨皮30克,蜂蜜15克。

用法:地骨皮煎30分钟,冲蜂蜜服。

(六)

处方:百合5克,冬花5克,麦冬8克。

用法:水煎服。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3-08-25 
帖子
441 

淘宝掌柜通

流涎
本病以口角流涎,缠绵不愈为特征。或为口内发炎,唾液分泌过量,或为吞咽功能不完善所致。

脾胃虚寒 口角流涎,涎液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治当温脾燥湿。

(一)

处方:理中汤。由人参(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二)

处方:鹿角屑末。

用法:鹿角屑末每次用0.5克左右,水饮服1盅。

(三)

处方:温脾散。由附子、干姜、白术、甘草组成。

用法:上药白术2份,其余各1份,研为细末,每次1.5克,米汤送服,每日2次。

(四)

处方:摄涎汤。由益智仁10克,鸡内金10克,白术6克组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五)

处方:益智仁30克,土炒白术40克。

用法:取药加白面粉400克,再过细筛后,加食盐和炒芝麻各10克,水适量和面烙焦饼40板。用前放灶上烤焦后再食。1~2岁每日2次,每次半板;3~4岁,每日2次,每次1板;5岁以上每日3次,每次1板。

(六)

处方:益智仁25克,半夏25克,陈皮20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

用法: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3~4.5克,服时加适量红糖拌和冲服。

(七)

处方:天南星30克。

用法:用醋调,晚间敷足心涌泉穴,以布条缠扎,每次敷12小时,一般敷3~4次可愈。但对口腔炎症引起的小儿流涎无效。

(八)

处方:肉桂10克(为一次剂量)。

用法:研末,装瓶备用。用时,将醋与药粉调至糊饼状。每晚在小儿临睡前,将本药均匀地摊于二块纱布上,分别贴敷于两侧涌泉穴,胶布固定,次晨取下。

(九)

处方:吴萸子3份,胆南星1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临睡前先洗净脚揩干,取上药15克,用陈米醋调成粘厚糊状饼,敷贴涌泉穴,男左女右,外用纱布包扎。每次敷贴12小时,一般3~4次即可。

或取胆南星10克,吴茱萸20克。

共研末,每次取药粉1克,蜜调为膏敷脐部,外用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连用5次为1个疗程。

(十)

处方:桔子皮100克,干姜5克,益智仁30克,甘草15克,蜂蜜500毫升。

用法:将桔子皮、干姜、智仁、甘草共放锅内加清水500毫升煮取150毫升,用纱布滤去渣滓,倒入蜂蜜,再用文火熬炼成膏状,取出候凉,瓶装备用。1~2岁者每次10克,3~5岁者每次15克,6岁以上者每次20克放口内含化或用温水冲服。每日2~3次,疗程不限。

本方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寒流涎。

脾胃湿热 口角流涎,涎液稠粘,口干烦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治宜清热燥湿。

(一)

处方:灯心3克。

用法:将灯心切细调入鸡蛋内,加盐少许,用猪油炒熟,空腹服。

(二)

处方:焦栀子。

用法:研末,加糯米粉适量,用开水调成膏,贴神阙穴。外用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

(三)

处方:黄连1.5克,生石膏25克,豆腐适量。

用法:共煮开半小时,去药渣,喝汤吃豆腐,味苦可加白糖。适用于脾胃积热患儿。

(四)

处方:白矾9克。

用法:热水一脸盆,入白矾9克,频洗两足,连洗1~4日有显效。

(五)

处方:雪梨汁50毫升,青果10克,石斛15克,灯心草2克,生地15克。

用法:将青果、石斛、生地、灯心草共放锅内加清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与雪梨汁混合。每日1剂,1次服完,连服7~10天。1~2岁小儿酌减。

(六)

处方:白萝卜200克,生石膏15克,莱菔子5克,淡竹叶10克。

用法:将白萝卜洗净,捣烂绞取原汁,另将石膏、莱菔子、淡竹叶置锅内加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与萝卜汁调匀。每日1剂,分1~2次服完,连服10~15天。2岁以内小儿酌减。

五、六两方适用于小儿脾胃积热流涎。

(七)

处方:竹叶7克,陈皮5克,大枣5枚。

用法:上药煎水内服,分2次服,每日1剂。

(八)

处方:灯草6克,山栀3克,生石膏10克,生地6克,黄芩3克,黄连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九)

处方:冬青树叶。

用法:将冬青树叶擂汁,入口一漱即好。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3-08-25 
帖子
441 

淘宝掌柜通

厌食
小儿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食量较同年龄正常儿童明显减少,连续二个月以上。本证多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损伤脾胃或脾胃虚弱,影响受纳运化所致。现代医学认为与微量元素缺乏(尤其是锌)有关。

脾运失健 不思纳食,或食而无味,拒进饮食、多食、迫食后恶心、呕吐,脘腹作胀。治宜调脾助运。

(一)

处方:山楂30~40克,大米50~100克,沙糖10克。

用法:先将山楂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后入大米、沙糖煮粥。可作为上下午点心食用。以7~10天为一疗程。

(二)

处方:山楂片20克,大枣10枚,鸡内金2个,白糖少许。

用法:将山楂片及大枣烤焦呈黑黄色,加入鸡内金、白糖及适量水煎煮,温服。每日2~3次,连服2天。

(三)

处方:鲜白萝卜500克,蜂蜜150克。

用法:将萝卜洗净切小块,放沸水内煮沸即捞出,晾晒半天,再回锅,加蜂蜜以大火煮沸,调匀,待冷。每次饭后食用数块,连服数天。

(四)

处方:莱菔子10克,橘子皮7克,扁豆20克。

用法:将扁豆放锅内炒黄,打碎,然后与莱菔子、橘子皮加清水适量,共煮取浓汁。每日1剂,分1~2次饮完,连服5~7天。2岁以下小儿酌减。

(五)

处方:谷芽30克,麦芽24克,焦锅巴50克。

用法:将上述各味混合共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煮取浓汁。每日1剂,分1~2次饮完,连服3~5天。1岁以下小儿酌减。

(六)

处方:芝麻(炒)30克,牵牛子(炒)30克。

用法:上药共为末,1岁每次1.5克,每增1岁加1克,掺饭中吃。

(七)

处方:大麦芽30克,鸡内金30克。

用法:将上药各炒,共研末,1岁左右每服2~3克,每日3次,大者酌加。

胃阴不足 口干多饮,不喜进食,皮肤干燥,舌苔光剥,光红少津,舌质偏红。治以养胃育阴。

(一)

处方:莲末18克,淮山24克,酸柠檬1/3只,冰糖50克。

用法:将莲末、淮山洗净,用温开水泡浸至软,与柠檬一起捣成酱状,冲入适量沸开水,盖焗15分钟,然后加入冰糖调化。每日1剂,分2~3次饮完,连服3~5天。2岁以下小儿酌减。

(二)

处方:雪梨汁100毫升,酸梅10只,白糖50克。

用法:将酸梅洗净,用温开水少许泡软,加白糖共擂成浆,滤去酸梅核,冲入梨汁,用凉开水调至500毫升,置冰箱内保存备用。1~2岁小儿每次15毫升,3~5岁者每次30毫升,6岁以上每次50毫升,每日3~5次,连服3~5天。

脾胃气虚 面黄形瘦,饮食不思,若进食稍多或进较难消化食物,则大便夹有残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治当健脾益气。

(一)

处方:大枣肉250克,生姜60克,生鸡内金60克,白术120克,桂皮9克,白糖适量。

用法:各药焙干研末,和匀,加糖、面粉作成小饼,于锅中烘热。每次2~3个,每天2~3次。空腹时作点心食用,连食7~8天。

(二)

处方:谷芽、麦芽各100克,淮山200克,莲米150克,扁豆25克,橘子皮25克,红糖300克。

用法:将上述各品分别焙干,混合调匀并研成粉末,过筛,与红糖调匀,瓶装备用。1~2岁小儿每次15克,3~5岁每次20克,6岁以上每次30克,置碗中用沸开水冲成糊状,早晨空腹1次服完。每日1次,疗程不限。

(三)

处方:生姜250克,党参250克,山药250克,蜂蜜300克。

用法:生姜捣碎取汁,党参、山药研末,同蜂蜜搅匀,煎膏。每次1汤匙,每天3次,热粥送服,连服数天。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3-08-25 
帖子
441 

淘宝掌柜通

扁桃体炎(乳蛾)
扁桃体炎是小儿常见的咽喉疾病。临床以咽喉两侧赤肿疼痛、吞咽不利为主要特征。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尤以冬春气候骤变时较多。外感风邪热毒起病发为风热乳蛾(急性扁桃体炎),因多次发作或治疗不彻底而成虚火乳蛾、石蛾(慢性扁桃体炎)。乳蛾虽为局部病变,但经常可引起全身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等。因此,必需及时治疗。

风热乳蛾 起病急,咽痛明显,单侧或扁桃体红肿,表面有点状或片状黄白色分泌物附着,咽部邻近组织亦红肿,按摸下颌淋巴结亦肿大压痛,伴见发热头痛,恶风寒,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或高热烦躁,口渴便干。治以疏风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散结。

(一)

处方:橄榄10枚,金银花12克,明矾3克。

用法:将橄榄砸碎,与金银花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熬去渣,取浓汁,冲入明矾调化。每日1剂,多次少量食咽,疗程不限。

(二)

处方:罗汉果2只,鱼腥草30克(干品减半)。

用法:将鱼腥草洗净,放锅内,加水400毫升,煮取300毫升,趁沸冲焗罗汉果约15分钟,滤去渣滓。每日1剂,随意饮服,疗程不限。

(三)

处方:白萝卜300克,鲜绞股兰25克(干品减半),白糖20克。

用法:萝卜连皮洗净,切碎捣烂如泥,绞取原汁;绞股兰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去渣留液与萝卜汁混和,冲入白糖调化。多次少量,慢慢含咽。每日1剂,连服5~7剂,2岁以下小儿酌减。

(四)

处方:橄榄7~10枚,金银花12克,明矾3克。

用法:将橄榄砸碎,与金银花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浓汁,冲入明矾调化。多次少量,含咽。每日1剂,疗程不限。

(五)

处方:鲜苋菜200~300克,冰糖24克。

用法:将新鲜苋菜洗净晾干后捣烂,绞取原汁,冲入冰糖,置锅内隔水蒸熟。1次饮完。每日1~2次,连服5~7天。

(六)

处方:丝瓜200克,冰糖30克。

用法:将鲜嫩丝瓜洗净,切成小段,入冰糖共放锅内隔水蒸烂。连瓜带汁1次饮完。每日1次,疗程不限。2岁以下小儿弃瓜饮汁。

(七)

处方:鸡内金粉、川贝末各等量。

用法:将二者混合,瓶装备用。1~2岁小儿每次5克,3~5岁者每次7克,6岁以上者每次10克,用凉开水冲服。每日2~3次,连服7~10天。

(八)

处方:鸡蛋1枚,桔梗10克,甘草5克。

用法:先将桔梗、甘草共放锅内,加水300毫升,煎取150毫升,然后滤去渣滓,取出候凉,入鸡蛋清搅拌。1次饮完。每日1~2次,连服5~7天。2岁以下小儿减半。

(九)

处方:绿豆30克,金线风15克。

用法:金线风全草均可使用,洗净后切碎,加水适量,与绿豆共煮半小时,滤去渣滓。分多次慢慢含咽。每日1剂,疗程不限。

(十)

处方:罗汉果半只,鱼腥草30克(干品减半)。

用法:将鱼腥草洗净,放锅内,加水400毫升,煮取300毫升,趁沸冲焗罗汉果约15分钟,滤去渣滓。随意饮服。每日1剂,疗程不限。

(十一)

处方:决明子20克。

用法:将决明子煎汤,一直到剩一半量为止,待冷却后用来漱口。

(十二)

处方:芋药(将芋头外表厚厚刮下一层,磨成泥状加入同量的太**或面粉,拌匀即成芋药)适量。

用法:把芋药敷在布上贴在喉咙,干时就换,几天后热度及肿痛都会消失。

(十三)

处方:杨桃果2枚,食盐1克。

用法:取鲜杨桃果洗净,捣烂绞取原汁,冲入食盐溶化。1次服完。每日1~2剂,连服5~7天。

(十四)

处方:西瓜皮60克。

用法:水煎服。

(十五)

处方:皂角适量。

用法:研末,用醋调涂外颈上,干则易。其乳蛾即破而愈。

虚火乳蛾 咽喉暗红微肿,疼痛不著,早轻暮重,午后潮热,咽干少饮,痰粘或有异物感,治宜滋阴降火。

(一)

处方:紫菜10克,盐适量。

用法:开水冲服,每日2~3次。

(二)

处方:牛蒡子6克,昆布6克,海藻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三)

处方:吴茱萸15克,生附子3克。

用法:共为末,用少量面粉和好醋做成两饼,或加麝香0.15克更妙,蒸微热贴两脚心。安睡3小时,或半夜脚心发热,则火气下行,病即愈。

(四)

处方:吴萸适量。

用法:为末,醋调涂足心。

(五)

处方:葛根6克,虎杖10克,荆芥穗6克,昆布3克。

用法:水煎,调蜂蜜冲服,每日数次。

(六)

处方:生地、玄参各9克,连翘6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3-08-25 
帖子
441 

淘宝掌柜通

宝妈们,帮顶起来呗,帖子有用的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3-08-25 
帖子
441 

淘宝掌柜通

我觉得不错,宝妈们顶起来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3-08-25 
帖子
441 

淘宝掌柜通

这个还是有用的,各位看过帮忙顶起啊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秋季四种幼儿常见病的预防
快速回复
Empty Ads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3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