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0 | 浏览数: 3107 |倒序浏览
秋秋

一年级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6-05-08 
帖子
108 
1#
发表于 2017-6-22 17:1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有句俗话说,“不干不净不生病”,但俗话的水分都比较大,这句话说的有道理吗?别说,这句话对宝宝来说还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全有道理哦。

  我们生存的环境其实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并不用谈细菌色变哦,因为细菌并全是有害的,一些益生菌对宝宝的生长大有好处。同时,对宝贝来说过于无菌的环境会降低宝宝抵抗力,而适当的不过度清洁存在的所谓“脏”的状态是可以存在。

  因此,宝妈们只需要注意对宝宝有害的少数『致病菌』,因此,只要宝宝的物品和周边环境干净,不需要过于追求外界环境的绝对洁净。

  哪些情况不用过度清洁

  1、玩具和物品

  宝宝年纪小,爱用嘴巴啃各种玩具,口水横流特别有画面感,更别说人小手小,拿不稳东西时常掉落在怀里,有些家长会觉得这样很不卫生,恨不得用一次消一次毒,但对于宝贝来说,这些玩具并不用每天消毒哦~

  还是那句话,过度的清洁并不能使宝宝们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下,反而会不利于提高宝宝的抵抗力。对于玩具,家长们可以保持每周清洗一次,建议使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减少洗涤剂的残留。也可以根据玩具的使用频率和材质灵活把握。

  2、身体这几 个部位

  宝宝的鼻孔、耳朵、肚脐眼和下体等是不适合经常性的过度清洁的。经常挖鼻孔、掏耳朵容易造成局部损伤,并且鼻涕和耳屎可以帮助阻挡异物。而过度清洁肚脐眼和下体,容易引起宝宝身体的不适。具体内容之前有做详细文章发布,链接会附在文末,错过的家长可以去了解下哦~

  3、玩沙、玩水不要禁止

  探索世界是宝宝的天性,玩沙、玩水这类探索世界的活动,可以适当让宝宝体验,多给孩子亲近自然的机会,能帮助宝宝们在尝试中成长。

  有些消毒马虎不得

  说了这些不要过度清洁,那宝贝的卫生就可以马虎一点吗?当然不是哦!宝贝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消毒、保洁还是需要家长们认真对待。

  宝宝的餐具要高温消毒

  玩具洗净晾干,定期消毒(不要过度)

  吃饭前、抱宠物之后要洗手

  如果不太脏,清水洗澡即可

  两类宝宝需要更注意卫生

  1、新生儿

  人体的免疫系统不是生下来就是完善的,而是逐渐发展成熟的。在宝宝还只有几周大的时候,因为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要特别注意宝宝的卫生。

  2、易过敏体质宝宝

  易过敏体质宝宝的呼吸道和皮肤对环境特别敏感,所以宝妈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特别注意干净。

  美国儿科学会曾预测,70%~80% 有哮喘的学龄儿童同时也有过敏症,而过敏大多和孩子接触的环境因素有关,因为环境中存在各种过敏原。

  过敏原是指能引起过敏的物质,比如尘螨的排泄物、花粉、宠物的皮屑,还有些孩子甚至对花生过敏。如果妈妈们足够细心,能够帮助孩子避免花生过敏。

  但是尘螨无处不在,却很难躲避。在宝宝经常接触的床上用品中隐藏着大量的「尘螨」,容易造成皮肤或呼吸类疾病。对于「敏感」宝宝的生活环境,除螨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多的妈妈特别容易忽视它。

  除螨不是单纯的移除尘螨本身,因为真正导致过敏的原因,是尘螨排泄物及尘螨尸体中的致敏蛋白。因此除螨的关键是需要将尘螨的食物(主要是人体皮屑)、尘螨本身、尘螨排泄物及尘螨尸体一起移除。

  可以选择暴晒、使用合格的除螨仪器定期除螨等办法。

  总体来说,家长不用刻意的保持宝贝周围环境的绝对清洁,只需要针对「敏感」宝宝给予特殊护理,在需要干净的地方选择正确有效的方法就可以了。

  红枫儿科涵盖0-14岁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的门诊、保健、疫苗等内容的医疗服务。

  我们致力于以一支临床技能出色的国际化医护团队、红枫贴心的医疗管家服务和世界先进精良的医疗设备,为您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关爱与呵护。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对宝贝来说,真的是『不干不净不生病』吗?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3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