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376
- 经验值
- 218
- 在线时间
- 46小时
- 昵称
-
- 宝宝生日
- 2016-05-08
- 注册时间
- 2016-5-17
- 帖子
- 108
- 阅读权限
- 31
- 积分
- 264
- 精华
- 3
- UID
- 41431142
    
- 宝宝生日
- 2016-05-08
- 帖子
- 108
|
原则一:药食同源
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观点,也就是说,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可以根据所处的不同季节、自身的不同体质,选择吃什么。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具体可分为平、温、热、寒、凉五大类。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本神》讲道:智者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也就是说人应顺应自然,因此,不同季节适宜食用不同属性的食物。
通常来讲,平性食物,其性平和,没有寒热偏倚,一年四季均可食用;温、热之品秋冬宜用,春夏慎用;寒、凉之品春夏宜食,秋冬慎用。
同一季节, 不同体质的人,适宜食用食物的属性也不同。虚寒体质,表现为畏寒、肢冷、腹胀、大便溏薄的,慎用寒、凉属性的食物;实热体质,表现为口苦、口臭、口干、咽燥、目赤、小便黄、大便干者,慎用温热属性的食物。
列举平和食物:
谷类:大米、玉米。
豆类: 黄大豆、黑大豆、红豆、毛豆、蚕豆、白扁豆、豌豆。
食用油:花生油。
饮品:可可、牛乳、羊乳、豆浆。
蔬菜:白菜、荠菜、茼蒿、番薯、土豆(马铃薯)、山药、芋头、蘑姑、香菇、木耳、葫芦、胡萝卜、菱角、莲藕。
干果类:花生(煮熟)、芝麻、莲子、芡实、南瓜子、榛子。
水果:苹果、李、酸梅、桑椹、菠萝、葡萄等。
肉类:鸡肉、牛肉、猪肉等。
水产:鲤鱼、青鱼、鲫鱼、鲥鱼、乌鱼、黄鱼、鲳鱼、带鱼、鳗鱼、鱼翅、干贝、鲍鱼等。
原则二:加强孕期营养
除了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体质养生的原则外,在安排孕妇的饮食时,还需考虑准妈妈的特殊生理特点。
怀孕后阴血下聚冲任养胎,上营乳房以化乳,机体阴血略显不足,因此,孕期应加强营养,注意蛋白的摄入,可适当多吃些瘦猪肉、牛肉、鸡肉、鸡蛋,还有叶酸、铁、钙、维生素A、维生素D等的补充,合理补充这些营养素对宝宝的健康非常重要。
准妈妈们除了均衡的饮食摄入外,还可以通过服用复合维生素来进行必要的营养补充。
原则三:少吃易上火、通利、活血的食物
中医还会建议怀孕后少吃“热”的东西。由于怀孕后子宫藏精气而不泻,月经停闭不潮,易生内热,俗称“胎热”,因此,应注意少吃易致上火的食物,包括:羊肉、狗肉、鹿肉、驴肉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各种坚果,各类热带水果。
另外,在药疗性的食物中,那些具有通利、活血、润下、辛热的食物,准妈妈也应该慎用,如辛热的桂圆、桂皮;活血的山楂、月季花;通利润下的薏苡仁、马齿苋、木耳菜、苋菜。人参、鹿茸、以及一些温燥性的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等,都须慎用,辣椒也应少吃或不吃。
原则四:忌服具有清热解毒、攻下力强、活血祛瘀的中(成)药
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祛湿等功效的中成药,如六神丸,在怀孕早期服用可能引发胎儿畸形;孕后期服用易致儿童智力低下等后果。含有牛黄等成分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片仔癀、犀黄丸、消炎解毒丸等,因其攻下、泻下之力较强,易致孕妇流产,也不可服用。
巴豆、牵牛子、桃仁等及其他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攻逐水饮、润肠通便作用的中成药,如十枣丸、舟车丸、润肠丸等,因攻下力甚强,有损胎气,孕妇忌(慎)用。
具有活血祛瘀、理气通络、止血止痛作用的中成药,如七厘散、小金丹、虎杖片、脑血栓片、云南白药、三七片等,因其祛瘀活血力强,易致流产,故孕妇也应忌用。
原则五:忌随意进补
孕期进补,总的来说是不提倡的。由于孕期易生内热,温热的人参、党参、红参、鹿茸不宜食用。
若确有气虚之象,表现为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心慌、便溏、舌胖大、脉沉细无力,可服用些西洋参、太子参,它们都能补气养阴,同时,清热生津,而不会增加你的“内热”。
因为女性在怀孕后,一般都有阴血偏虚,阳气偏盛的情况,俗语说“有胎始有火”,建议食用前经过中医师的看诊后再行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