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6 | 浏览数: 1987 |倒序浏览

Rank: 2Rank: 2

宝宝生日
2009-10-10 
帖子
1#
发表于 2009-6-5 15:1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天使宝宝篇
产后运动                1
新生儿照护              2
婴儿运动                5
营养与刺激篇            6
产后运动篇
生完孩子,如何甩掉多余的赘肉以恢复昔日窈窕身材,漂亮妈妈开始动一动啰!
瘦脸运动
1.照镜子动动嘴部肌肉,把嘴部周围肌肉尽量向上方移动,保持6秒,然后向下和左右3个方向做同样的动作。重复3次。
2.保持闭口状态,用手指将嘴角向上拉升,保持20秒。
3. 抬头向上,用力于下颚尖、脖子两侧,手指按在颈部由下往上按摩20次。
瘦手臂运动
1.手放于肩膀上,以肩为中心,手肘由前向后在空中划一个圆圈。上半圆时吸气,下半圆时呼气。连续3—6次。再反方向画圆圈,连续3—6次。
2.手握哑铃或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由前而上伸直再往后,谨记要贴紧你的耳朵来做这个动作。再缓缓往前放下,重复15次。
3.将右手臂伸高,往身后左肩胛骨弯曲,以左手压着右臂关节处,并触碰左肩胛骨,尔后伸高,左右换边,重复20次。
瘦背运动
1.身体向下俯卧,肩膀放轻松,双手虎口交叉,放置在臀部上。
2.先收下巴,慢慢将上半身向上仰起约35°。再慢慢将上半身放下,回到预备动作。重复20次。每做一次,可以休息30秒钟。不要做得太快,也不要做得太慢。
【小贴士:上仰的角度不可过大,绝不可超过35°,避免伤到脊椎。】
瘦腰运动
1.双腿开立稍宽于肩,双臂打开平伸。
2.身体呈侧弓步,单手向后伸出,另一手扶住呈弓形的腿的膝盖处。
3.下半身保持不动,上半身呈起跑状。
4.反侧弓步,身体重心移向另外一侧,双手握拳相对。
瘦腹运动
1.仰身躺在地板上,双腿并拢,将小腿和双脚抬起,放在椅子上。
2.手臂弯曲,搭在一起,并抬到胸前位置。
3.慢慢地将上身抬起,直到肘部碰到膝盖,保持姿势2秒钟,躺下,深呼吸2次,再重复上述动作20次。
瘦臀运动
1.俯卧,双手支撑身体,脚尖伸直。臀部用力,边吐气、边尽量抬高其中一只脚,脚要保持伸直,静止1秒钟后放下。再抬起另一只脚。左右交替连续做15—20次。
2. 双腿靠拢,立正站好,面向前方,双手叉腰。单腿轻轻向前跨出,两膝成
90°弯曲。先吸口气,再边吐气边回到立正姿式。换腿跨出,动作相同,左右脚重复做15—20次。
瘦大腿运动
1.坐在地上,双腿并拢,上半身向前倾,抬起大腿,尽量将大腿贴向上半身,维持5秒。每天做3次,每次做10下。
2.双腿分开站立脚尖向外,双手放在胸前,一边吐气一边慢慢弯曲膝盖。膝盖保持弯曲,然后慢慢将臀部向下及向后移,尽量将大腿弯曲至与地面平行。一边吐气一边慢慢站起,每天做3次,每次做10下。
瘦小腿运动
1.坐在椅子约1/3处,脚尖置于高起的平台上,脚跟尽量向下压。接着踮脚,小腿用力,脚跟尽量提高,并快速重复20次。
2.脚伸直坐着,脚跟及膝盖并拢。以脚跟为轴,脚掌慢慢地用力向左手画圈。重复20次。
新生儿照护篇
呼吸 每分钟呼吸次数可观察新生儿呼吸是否正常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对呼吸的调节能力较差,呼吸很不规则,有时快有时慢,并且还有短暂的呼吸暂停。孩童在哭闹、吃奶时有呼吸加快,快速动眼的睡眠期心律明显不整,因此数呼吸次数时最好是在熟睡以后,或完全安静的状态下,看不清胸廓运动时可以轻轻解开衣物观察腹部运动情况,正常新生儿呼吸应是 40 次/分钟左右,若超过 60 次应考虑有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的可能,应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除观察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以外,还应观察孩童的神态和面色。如果神态安详、面色红润,一般说是正常的;如果同时有鼻孔张大,鼻翼扇动,唇色和面色青紫,新生儿症状不安、烦躁、四肢惊动、呼气呻吟,应立即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睡眠 新生儿为何会睡眠不安定
新生儿睡眠不安定是一些家长常遇到的问题。睡眠不安定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白天睡得很好,夜晚哭闹不安。睡眠对于新生儿来说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但对家长影响很大,使产妇和家人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对于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可采取几种方法。一是白天有意识地「干扰」新生儿的睡眠,如轻弹或抓搔新生儿足底,逗新生儿玩耍,给新生儿看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将房间布置得亮一些,或抱起来活动等。二是白天不要吃得过饱,少量多餐,使其因饥饿而睡不踏实。经过几天的训练,白天和黑夜的睡眠习惯就会调换过来。如上述方法不能奏效,可在医生指示下在晚上给新生儿一点镇静药,使其夜间安静入睡,一般给一次就能纠正过来,当然后一种方法尽量少采用。
另一种是昼夜睡眠都不安定,这就需要寻找婴儿睡眠不安定的原因,再采取对应的措施。首先检查母乳是否充足,因为婴儿饥饿必然睡眠不安定,而婴儿睡眠不安定影响母亲的休息,母亲休息不好反过来又抑制乳汁的分泌,如此循环下去不利于母婴的健康。如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可在母乳喂养后适当加喂一些牛奶,婴儿睡眠安稳时,母亲就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乳汁必然分泌增多,以后并不一定每次都要加喂牛奶。如室内温度过高,或穿衣物过多或过紧,婴儿因太热而睡不安稳,此时婴儿鼻尖上可能有汗珠,身上也是潮湿的,这就需要降低室温,减少或松开衣物,婴儿感到舒适就能入睡了。如果婴儿手脚发凉,则可能是保暖不足而睡眠不安,可加盖被子或用热水袋加温。尿布湿了孩童不舒服也睡不着,应及时更换尿布等等。如果上述情况都不存在,而母亲孕期有抽筋等病史,新生儿可能有低钙血症,低钙血症的早期之症状为睡眠不安定、易惊,可给婴儿补充维生素D和钙片。如果睡眠不安定还伴有发热、吃奶差等其它情况时,应去医院请大夫诊治。
哭声 学会辨别婴儿的哭声
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哭闹有时会有一定的特点:
(1)饥饿引起的哭闹,开始时哭声平缓、婉转,给奶吃时哭声马上停止,如果长时间不能满足新生儿的需要,哭声会逐渐变得剧烈。
(2)炎症或身体不适的哭闹,为持续性、经常性哭闹,或哭闹的同时伴有烦躁、吵闹,如外耳道疖肿时可伴有躯体的躁动、摇头或用手打头。
(3)打击、惊吓或烫伤往往引起爆发性哭声,声音高而尖,回声较长或特别短。
(4)臀部泛红哭闹。大小便之后由于尿液和粪便刺激了皮肤部位引起哭闹,由于这种刺激有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婴儿的哭声也是由弱到强,及时更换尿布后可以缓解。
(5)大小便哭闹。有的婴儿在大便时,尤其当大便较干时,由于肠道的蠕动,使新生儿腹部发生疼痛而哭闹,在婴儿尿道口或包皮感染时,尿液会刺激局部引起疼痛,常为突然的哭闹,也可以比较剧烈,大小便排完之后比较快地安静下来。
(6)颅内出血或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常引起脑性尖叫,特点为音调高尖,无回声的哭叫音。
(7)阵发性剧烈哭闹,常为肠绞痛的症状,哭闹非常剧烈,可出现双腿向腹部屈曲,持续十几分钟或数十分钟,给予喂奶或安抚均无效或仅缓解极短的时间。哭闹为阵发性,间隔时间长短不等,从十余分钟到十余小时不等,哭闹间期婴儿一般状况良好,饮食、大小便基本正常。患者常常闹得全家不得安宁,异常紧张,而大部分患者在来医院途中缓解,全然没有剧烈哭闹的痕迹。这种患者时好时坏,断断续续可延续数天,一般不超过一周。身体检查也没有明显异常,多发生在出生后一个月或一个月以上的婴儿。
(8)低弱的哭声,伴有呻吟,同时精神反应差,是病情危重的警示,应该马上送医院诊治。
一般来说只要满足了婴儿的要求,或解除了不适,新生儿很快就会安静下来。如仍不缓解,提示婴儿处于异常状态,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粪便 粪便颜色能反映疾病状况
新生儿的粪便如果偏离正常颜色,出现以下几种颜色,应要注意,因为它们可能反映某些疾病状况。
(1)绿色:常较稀软,是由于肠道蠕动快,胆汁来不及代谢就排出所致,常见于喂食不当,新生儿受凉,生活环境改变以及新生儿进食不足(即饥饿性腹泻)等原因,也可由于胃肠道内或胃肠道外疾病所致。如果新生儿情神状况良好,食欲正常,仅仅出现1~2次大便颜色的改变,家长不必担心,可能为暂时性改变,经适当的调理就会恢复。但家长一定要密切观察大便的变化,因为绿色大便也可能是肠道感染或其它全身疾病的前兆,必要时家长可留取黄豆到蚕豆大小的新鲜大便标本放在玻璃瓶内送医检查。
(2)红色:要警惕大便中是否有血液,应该观察是鲜红色还是暗红色,是与大便混合在一起,还是仅在大便的表面,是否伴有稀便或脓液。红便属于异常的大便,常见于肠道感染性疾病、肛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血液系统疾病等,应该到医院就诊。
(3)黑色:也叫柏油便,是血便在胃肠道转变而来,因为新生儿肠道蠕动快,不像成人的柏油便颜色深,往往症状为紫色或黑紫色,黑便的意义与红便相同,也要到医院就诊。有些药物也可使大便发黑,特别是中药制剂。
(4)白色:大便白色、灰白色或极浅的黄色,提示新生儿胆道系统阻塞,白便患者往往伴有黄疸。如果新生儿有严重的黄疸,明显增高的胆红素可以透过肠道上皮浸润到大便表面,使大便略呈黄色,此时拨开黄色的表面就可以发现灰白色的大便,白便表示肝、胆系统疾病,一定要到医院就诊。

婴儿运动篇
根据小宝宝的肢体动作发展,我们可以做一些摇摇手臂、翻翻身体、转转头的简单动作。
运动前准备:
准备软垫、宝宝需穿着舒服柔软的衣服,还要有足够的体力精神,而且饭后是不宜运动的。
开始运动啰!
1.将我们的手指、布团或铃铛…等各种不同质感的东西放到宝宝的掌心,并留一段「尾巴」在紧握的手掌外。然后我们轻轻往上拉起「尾巴」,或是我们的手 (如果宝宝抓的是我们的手指的话),停顿个几秒钟,然后再放下;重复做个4-5次,再换手。
2.轻轻抓住宝宝的脚踝,然后左右交互屈、伸,像是在太空漫步一样。然后再让两只脚一起屈、伸,既可以加强关节的 灵活度,也可让脚肌肉更结实唷!当然,如在宝宝的脚脚挂上铃铛,屈屈伸伸的同时,还有叮叮当当的声音,宝宝运动起来,就更有趣了!
3.宝宝趴在软垫子上,我们趴在他的正前方,面对面。然后找个可以发出声音的 
玩具,逗逗宝宝,以吸引宝宝随着声响转头、抬头。这不仅可以强化宝宝背部与颈部的肌肉结实,也可以借着前庭做感官统合,将讯息传至大脑中枢神经,形成宝宝在认知及动作上的学习。
4.宝宝躺着,我们从肩部抱起,并支持颈部,渐渐形成坐姿。或在宝宝能控制颈 部的力量后,抓住宝宝的手腕处拉起,形成坐姿。此运动可以强化宝宝的胸腹部肌肉力量,也可以作为宝宝学会坐之前的准备运动唷!
5.从腋下扶着宝宝的身体,让宝宝渐渐站起来。或是让宝宝抓着我们的手,当手渐渐拉高,宝宝的腿就会试着站起来,而且还会踏踏踏的,真的就像在走路呢!还可以用不一样的材质当作脚踏垫,例如,有床垫软软滑滑的感觉,也有草地刺刺的感觉…。让宝宝感受不一样的足下滋味!

 营养与刺激篇
1~3岁,是人类脑部活动最活跃的阶段,能掌握脑部发展的关键,就能协助宝宝启发智能。尤其是三岁以前的宝宝,神经细胞间的连结还未稳定,适当的营养和刺激的提供,对宝宝的发展格外重要。
宝宝各阶段脑部的发育重点
胎儿时期
从精卵结合后第三周起,胚胎的神经系统便开始成形。这段时间的营养补充关系着胎儿先天的发育。医学证实:胎内生长迟缓,日后将严重影响后天心智上的成长。『母体需摄取均衡的营养』,这个时候,这句话已经不是口号,而是要身体力行!多吃鱼类以及绿色蔬菜,摄取大家耳熟能详的DHA、AA、核苷酸、维生素B、维生素C、叶酸等,对于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及组织修复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0-2岁时期
宝宝出生时,大脑神经细胞数目已达成人水平,而出生到两岁之间,脑的重量却会持续增加,这时候的发育重点其实是在细胞间的突触连结(建立脑神经细胞间的连结网络)及轴突的髓鞘化。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在此期间成长完备,因此两岁之前是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
3-6岁时期
3岁之前,宝宝的突触会产生爆炸性的遽增,数量多达一千兆个,是成人的两倍,3岁到6岁时,神经纤维几乎都已髓鞘化,身体在接受刺激后,可以很快地、准确地由感官器官传到大脑,神经系统较为稳定。
脑的重量虽只占人体的2%,但是所消耗的热量却高达整体的20%;特别是【突触的连结】是一种建立通路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营养与感官刺激来加以协助。所以要促进脑器官的发展,并维持活跃运作,基础营养素缺一不可。
加快脑细胞传送速度 关键营养素
对智能的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是在大脑发展的每个阶段,神经系统的构造能建构完整,而且神经突触的连结与高等功能的发展联系都能发育良好。过去大家只注意到脑细胞本体生长所需的DHA,却忽略了脑部突触连结网在建构时所需的营养。
根据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生医生化研究所的研究中,找出了与脑神经元突触连结网相关的重要营养素:磷脂胆碱、磷脂乙醇胺、磷脂丝胺酸、磷脂肌醇、神经鞘磷脂,它可以在髓鞘化的过程中,帮助建立既坚固又宽广的通路,确保讯息传递完整而不漏失。
当讯息在脑细胞之间的传送速度提高了,就像计算机一样,运算速度变快了,反应力就会提高,而脑部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也会相对提升。

硕 士

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2009-07-22 
帖子
8951 
学习了,谢谢LZ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2010-01-23 
帖子
29 
东西不错,很受用,但是冒昧的建议下楼主,编辑下文字会好点哦,这样看起来有点吃力呢。
上海礼拜天

硕 士

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2009-01-04 
帖子
3897 
我的天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11-18 
帖子
91 
原帖由 上海礼拜天 于 2009-6-6 15:02 发表
我的天

???怎么呢?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2009-08-18 
帖子
96 
这是 什么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2009-10-14 
帖子
25 
好象很复杂的样子啊~~~收起来先~~~~~~

[ 本帖最后由 Pinksky 于 2009-6-7 10:53 编辑 ]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准妈妈宝典==大家一定看,很实用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3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