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1 | 浏览数: 1618 |正序浏览

Rank: 1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1#
发表于 2014-5-8 17:2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中国上下五千年,期间留下许多让我们值得去追忆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遗失在人间,有的成为一种文化,被人发现,但也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脑海里,保存最好则的成为著名的景区,或是商品,或是特产。
职行官,亦公亦私,我们是一边旅行一边工作的年轻人,我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寻找历史文明留下的传统文化,或能够进行商业化合作,或仅仅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创造曾经的文明和繁华,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与魂

170818odd3dc8ubd1dgnjc.jpg


第一站
苏州
苏州,历史江南最为繁荣的地方,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苏州城有很多保存完整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景区,多数旅行者来苏州也会选择这些景区,随着景区越来越商业化,许多景区失去了对传统文化传播和发扬的元素。职行官换了一种视角,在挖掘和发现能够让我们停留下来,细细的品味,去了解和感受的代表苏州的传统文化。

苏绣文化:苏州传统工艺的代表,中国四大名绣之一。7080年代家中有一件苏绣作品、或者身边有一个人在从事刺绣工作都是一件引以为豪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苏绣从业者越来越少,现在大部分苏绣从业者也都半老徐娘了,只有一些从事苏绣产品和爱好者还在关注和参与苏绣的发展中,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己经不在关心苏绣,不再去触碰苏绣作品和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到苏绣发源地的苏州镇湖镇,去探寻关于苏绣的故事。

170903d21l5d1ttevz2wez.jpg

镇湖,中国刺绣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我们能看到政府对苏绣文化传承的决心,同时也能看到苏绣行业的冷清。街上除了两边停靠的每家店汽车,没有几个人在街上,没有像其它景区的繁荣,走过一家家艺术馆,看到的大多是绣娘认真刺绣的场景。

1709547hup0ee0smmhws96.jpg

170946fuwkw5uu3em38xpe.jpg

绣品街向右,我们来到中国刺绣艺术馆,与馆长在一起聊起了关于刺绣的故事,了解刺绣的工艺,还有走访了一些结合现代文化的刺绣体验馆。
中国刺绣艺术馆告诉我们刺绣工艺,分别是

采桑

171027cfw33eccsiffqbof.jpg

喂蚕

171046pnlllffbfpten4tn.jpg

结茧

171100bb4jvjxz2uztw9xl.jpg

抽丝

171122nfddj3nznkjdkdvd.jpg

织绸

1711381xjkk7rxzuqjju17.jpg

刺绣

171201cjcc9c2q43wojw8m.jpg



101刺绣体验馆则通过现代流行的体验元素,让更多人可以更直观了解刺绣文化

171332nzvgflufvm6gn0sv.jpg

171345f52rz1zio21nu16u.jpg

1713556vf2xovibyxvx6vv.jpg

1714037m35wm7779nn77kx.jpg

171414j5birq4b8ryhh5zd.jpg

1714283hpph2dj0mpxji8m.jpg

1714374ds4rr4u4ccniitt.jpg

171447npq1q02wphc1n12h.jpg

17145766yx493lwqx9hj3t.jpg

1715064b1b1dbf1dpbm8qi.jpg


姚建萍刺绣艺术馆是著名的苏绣大师姚建萍创办,不少苏绣爱好者会来到这里

171629r9hipowe592whr54.jpg

171640nhlfpwf1nfpkkfjv.jpg

1716499fjddsp4mdsa8db0.jpg

苏绣文化发展到今天,不仅只属于苏州传统文化,更是属于世界级少有的民间文化,苏绣的未来,是要靠我们这代年轻人去传承和发扬,我们都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方式保护中国的骄傲-苏绣文化。
下一期,苏州 乌米饭,非物质文化遗产

Rank: 1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真的很佩服绣娘的巧手啊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4000公里,穿山走村,职行官在路上找寻中国那些传统文化(第一站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3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