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20961
- 经验值
- 9715
- 在线时间
- 3148小时
- 昵称
-
- 宝宝生日
- 2009-04-12
- 注册时间
- 2009-8-5
- 帖子
- 28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9715
- 精华
- 11
- UID
- 708539
      
- 宝宝生日
- 2009-04-12
- 帖子
- 28
|
然而,孩子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参加课外辅导,这似乎也不是无理要求,做家长的怎么办呢?面对孩子的要求,宁宁的爸爸妈妈“挺纠结”。
“我替孩子选择了屈服”
“孩子,我了解你的渴望,理解你的心情,然而现实让我们不能放松。调整心态,提高效率!自己挤出时间玩吧!”豆豆妈妈这样跟孩子说。
豆豆妈妈说:“我不是一个面对现实敢拿孩子将来做赌注的妈妈,也不是一个特立独行有自己明确而执着的教育方法的妈妈,当小升初的洪流袭来,当升学压力大山般压来时,我替孩子选择了接受,选择了屈服。”
眼看着孩子两个月后就要面临小升初的抽测,三四个月后就要升入六年级,一年零两个月后就要小升初……豆豆妈急死了,只有一个方法:给孩子报了一堆课外辅导班,让孩子努力加油。
“其实我也不想做这样的决定。自从报名参加辅导班后,孩子的悲惨生活开始了,每天除了正常上学外,还要上一堆的课外班,周末更别说了,奔波于各个培训学校。”豆豆妈说。
其实孩子有多累,作家长的都看在眼里,他们也很心疼。可是豆豆妈妈也很无奈:有的家庭可以选择送孩子出国,有的家庭的孩子不愁未来的工作,但是她家只有这一种办法,不去逼孩子怎么办?“我也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有淡泊明志的情怀,积极乐观、坚持不懈的态度,但是当前必须先让他考上一所好学校。”
淮安
孩子赖床不起父亲怒而报警【新闻背景】
几天前,江苏省淮安市区一名初三学生因赖床不起,他的父亲情急之下便拨打报警电话,请派出所民警前来帮忙。
据了解,当天早晨6:20左右,淮安市健康路派出所的值班民警接到一居民报警电话,称已经到了儿子平时起床时间,可他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没有说服儿子起床,只好请民警帮忙。
民警来到报警人所居住的市中心某小区家里时,小孩见到了民警就急忙“告状”,称他的父亲还没有到起床时间就掀他被子拽他起床,想要父亲道歉。
这位家长称,14岁的儿子是该市某重点中学初三学生,每天早上都是他负责叫儿子起床。可当天早晨,当他像往常一样来喊儿子起床时,儿子一会儿说喊早了,一会儿又说天太冷,就是不愿意起。眼看上学快要迟到了,着急的父亲便掀开被子想强制儿子起床。谁知道儿子的犟脾气也上来了,跳起来站在床上跟他大吵大闹,就是不穿衣服。两人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还动起手来。家长在情急之下拨打了110报警电话。
出警的民警向记者介绍说,由于父子双方各执一词、互不让步,而且上学也已经迟到,便只好将他们都带回派出所进行疏导。随后,孩子的母亲闻讯也从单位赶到派出所,对这对父子进行劝解。直到上午10点多,孩子才在母亲的陪同下离开派出所前往学校。
据民警说,从这对父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处于升学阶段的孩子平时承受着较重的学习负担,周末可能还要参加补习班,心理压力较大。
相关人士建议,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要注意好方式方法,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别把你的梦想强加给孩子【专家支招】
家长要摆脱教育焦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家长特别担心孩子的全面发展,总是想去预防或者提前解决孩子将来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这会带来一定的焦虑。
另一方面,很多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当年没有达成的目标也会寄望于孩子。可控制孩子不可能那么容易,会有很多不可控因素。
自身的焦虑、希望的寄托,加上攀比的心态共同组成了家长的“愁”。
有几个方法可以减轻这种“愁”。
首先,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毕竟只有少部分人的成绩能进入班级前列,家长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发现孩子的优点。
其次,建立平等的代际关系。关系大于教育,家长应该学会了解孩子的需求,更好地沟通。
再次,转变观念。家长应该学习孩子成长的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幸福莫跟分数挂钩
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教授刘晔萍:一位学生能不能教好,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孩子,第一件事情应该是玩耍。如果对于玩耍,家长能够做很好的设计,对孩子来说,也是学习。比如,在玩耍中,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观察、如何提高动手能力,也能引导孩子带领周围的孩子一起玩,培养团队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这个过程的训练,和成绩无关。
只是现在,从小学到大学,评价教育的标准,都是考试的分数。成绩的好坏,成为学生成功与否的代名词。按照这个逻辑,孩子的幸福感便也和分数的高低挂起钩来。
家长首先要教给孩子的是做人、做事,而不是成为一个被成绩决定的人。
别老跟最优秀的比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教授 沃建中:对于孩子的培养,我觉得至少有以下4方面值得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第一,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寻找自己未来的目标。
第二,要更多地给孩子自信。孩子的自信来自于家长的鼓励。如果孩子考试考得不太好,家长不要一味批评。如果孩子做得不错,有进步,要多鼓励。家长要引导孩子纵向比,而不是横向比,别一味把自己的孩子和优秀的孩子比。
第三,要给孩子更多决策的空间。有时即使决策是错的,也该让孩子去尝试。
第四,从学校来讲,要做好因材施教。课堂教育目标应该放在成绩中下生身上,让学生整体能跟上老师的节奏。有很多实验证实,这样做,开始课程进度可能会慢一点,慢慢地原本跟不上的学生就跟得上了。老师应该相信:任何人都具有学习的能力,能够学好基本的课程。
(人民网熊旭、林露整理)
童年过了哪里寻找【孩子说】
@宁宁:小学的时候我很喜欢家。现在我更喜欢学校。
@汀汀:难道我每天只能学习不能干别的?让我成为书呆子,是吧?
@达远:我要自己狠狠地闷几脚足球!
@小山山:我知道抽测的重要性,我也知道小升初的形势严峻,可是我还知道童年时光一去不复返,长大后去哪里找呀!
身陷其中无能为力【家长说】
@家长:教育环境有多残酷?但凡有孩子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地体会一些,然而身陷其中,难以超脱。
@一位母亲:都说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早6点30分出门,回家吃过饭休息一小会,做作业复习直到10点30分睡觉。德智体美劳,哪一项不重要,只会x+y,其它几项都欠缺,怎么行?我们小时的教育,比现在更真实……真的希望孩子快乐,我无能为力。
@中学生家长:我的孩子很善良,爱帮助人,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又有生活自理、做事的能力,就是不愿读死书,成绩不好,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差学生。当前的中考、以后的高考(微博),对他可能都是打击,难道这样的好孩子就没有出路?
家长负有很大责任【网友说】
@欣颖:孩子苦,别老往别的方面上去说三道四,其实家长有很大的责任,怪就怪“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问题出在家长。如果都不去参加课外辅导班,那些辅导机构不就没事做了吗?我的孩子就从来不参加任何辅导班。
@ 冷眼:跟风地给孩子报特长班、补课。孩子们一个个小脸蜡黄,小小年纪戴着眼镜,佝偻着背着20多斤的书包每天两头不见太阳地穿梭于学校与家之间。我想如果是我也烦透了。
@ 何忠平:把孩子们灵性都给扼杀了,变成没有激情的书呆子,对学习充满厌倦,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创造性、发散性没有了,民族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 小李飞刀: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问题,老师、家长和孩子都是受害者,社会上存在着一股浮躁的情绪,不知道培养出那么多书呆子有什么用,悲哀啊!
(以上均摘编自人民网教育频道留言及人民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