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0 | 浏览数: 1256 |倒序浏览
秋秋

一年级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6-05-08 
帖子
108 
1#
发表于 2016-11-30 15:2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产前检查简称产检,是孕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母子健康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陪伴孕妈妈时间最长的检查,也有许多问题被误会哦~产检中的误区有哪些?快来看看你膝盖中箭了吗?

  误区一

  孕早期不用去医院检查,用早孕试纸检测是否怀孕就好了。

  调查显示,很多孕妈妈对孕早期检查不够重视,早期产检率仅为48.59%,有51.41%的女性做第一次产前检查的时间是在怀孕12周之后。

  一些孕妈妈会觉得在孕早期时,没有做检查的必要,到3个月以后建档时再好好查就行啦。还有些孕妈妈则认为孕早期是胎儿生长的关键时期,B超能不做就还是不要做,以免对胎儿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影响。

  但是,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哦。

  孕早期阶段的检查是筛选高危妊娠、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期死亡率的关键。因此,孕妈妈应提高对孕早期检查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怀孕早期到医院做的检查主要包括:

  1、做检查确认怀孕。

  2、进行B超检查,排除宫外孕。一些女性停经后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以为是先兆流产,盲目保胎,最后出现宫外孕破裂、腹腔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3、测量基础血压,孕早期或未孕时的血压,对于妊娠中晚期的血压升高程度的判断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4、了解孕妈妈孕前已经患有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这些均有可能影响孕期母儿安全,因此怀孕早期,应让医生充分了解孕妇的基础病史。

  误区二

  不用在意产前检查的次数和间隔,有时间去就行。

  首先问问自己,会按医生规定的时间去产检吗?

  现如今大部分孕妈妈都身在职场,在孕育宝宝的同时还要兼顾好工作,不一定能按时去产检。也有些孕妈妈因为不想动、天气不好等理由擅自修改医生安排好的产检计划。

  有些孕妈妈要么心很大,很久不去产检;有些孕妈妈则过度紧张,擅自增加产检次数、换不同的医院做产检。事实上,这都不必要哦。

  产前检查的次数和时间间隔是有科学依据的,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制定出了相应的产前检查方案,这样的安排能更好地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亲的生理状况,从而判断是否适宜继续妊娠,评估妊娠的安全性。

  误区三

  B超一定要少做,对胎儿不利。

  其实,超声波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声波一样,说话对人没有什么害处,超声波也一样,基本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所以说超声波比较安全、不存在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成为现代医学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当然超声检查也不是绝对安全。如果超声波的能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热应,这种热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对人体组织产生不良的影响,包括染色体

  不过孕妈妈也不要过度担心,在医院做B超检查的时间一般不会过长。因此,孕妈妈不可擅自减少B超检查的次数,要按医生的要求来做哦。

  误区四

  孕早期不用去医院检查,用早孕试纸检测是否怀孕就好了。

  产检能查出胎儿的所有畸形。

  随着优生优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准爸妈都想确切知道胎儿是否健康的信息。B超作为产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手段,使得准爸妈们对B超检查“寄予厚望”,认为B超能检查出胎儿的所有畸形。

  胎儿的畸形成千上万种,各种畸形都有。从大的范围来说,胎儿畸形包括染色体畸形和形态畸形这两个方面,从超声检查的原理来说,只有形态畸形是超声诊断的范围,但是某些染色体畸形伴随形态畸形的也在超声诊断范围内。实际上,在临床中,能检查出来的胎儿畸形很少。

  我国卫生部制定了超声检查规范,重点强调了致死性胎儿畸形的检查。致死性的胎儿畸形包括无脑儿、明显的脑膨出、明显的脊柱裂、胸腹壁缺损、内脏膨出、致死性的软骨畸形等,只有这几种是医生应该能诊断出来的。

  其他的一些畸形可能会在一些医生、一些医院诊断出来,但不是所有的医院、所有的医生。这也是目前胎儿超声检查的一个问题,这种现实与广大孕妈妈的要求相距甚远,这是现存的差距的哦。

  还是那句话,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遵医嘱,及时和医生沟通,听取医生的意见哦~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孕妇产检中的几个误区,你的“膝盖”还好吗?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3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