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0 | 浏览数: 3552 |倒序浏览

Rank: 2Rank: 2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12 
1#
发表于 2016-8-24 16:5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胎教是母亲和宝宝沟通的一种方式,也是准妈妈向宝宝传达爱的一种方式。这不仅需要语言上的交谈,也需要肢体的接触。其实胎儿在准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准妈妈可以随时用手摸一摸胎儿,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而且准妈妈的抚摸胎儿是可以感受到的。
抚摸胎儿是一种生命的亲昵。孩子们个个都喜欢抚摸和拥抱。按摩时,孕妈妈仰躺在床上,全身要保持放松,在腹部松弛的情况下来回地抚摸胎儿。具体的做法是用一个手指轻轻按一下再抬起。开始的时候,有的胎儿可以立即做出反应,有的则要好一阵才能做出反应,甚至隔几天才有反应。如果这个时候腹中的胎儿不高兴,他会做出用力挣脱的回应,这时准妈妈要停止。等过几天,胎儿对准妈妈的手法习惯了之后,准妈妈手一按压抚摸,胎儿就会主动迎上去。
胎儿有的时候会“发脾气”,用力顿足,也会“撒娇”,身体来回扭动。这时候,准妈妈可以用爱抚的动作来对待胎儿。胎儿过一会也会用轻轻蠕动来感谢母亲的关心。这个时候,如果再配合轻松的乐曲,就更好了。胎儿5个月以后,可以感受光刺激,用手电筒紧贴肚皮一亮一灭地照射,可以使胎儿视觉获得一点信息,促使他眼球转动,并促进视觉神经的发育
生命的亲昵行为父亲也可以进行。准爸爸可以用手轻抚妻子的肚子,对宝宝轻轻说话,并且告诉宝宝这是父亲的抚摸,并和妻子交换感受,这样就能让父亲更早地和未见面的小宝贝建立联系。
孕妇可以在晚上把双手放到腹部,由上至下轻轻抚摸片刻。不过,动作要轻缓,并且不要画圈抚摸,不然会让胎宝宝跟着打转,易引起早产
触压拍打法
  实施月份:怀孕4个月以后,在抚摸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轻轻地触压拍打练习。
  具体做法:孕妈妈平卧,放松腹部,先用手在腹部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来回抚摸,并用手指轻轻按下再抬起,然后轻轻做一些按压和拍打动作,给胎儿以触觉刺激。一般坚持几个星期后胎儿会有所反应,如身体轻轻蠕动、手脚转动等。当宝宝胎动时,在他运动的位置轻轻按压,他会感到外界的回应,可能还会继续给你个互动哦。
  注意事项:开始时每次5分钟,等做出反应后,每次5~10分钟。在按压拍打胎儿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孕妈妈还应注意胎儿的反应,如果感觉到胎儿用力挣扎或蹬腿,表明他不喜欢,应立即停止。
想象抚摸法
  姿势:孕妈妈仰卧在床上,头不要垫得太高,全身放松,呼吸匀称,心平气和,面部呈微笑状,双手轻放在腹部,也可将上半身垫高,采取半仰姿势。不论采取什么姿势,但一定要感到舒适。
  方法:孕妈妈双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轻柔缓慢地抚摩胎儿,心里可想象你双手真的爱抚在可爱的小宝宝身上,有一种喜悦和幸福感,深情地说着喜爱宝宝的言语。每次2~5分钟,每天2次。如果配以轻松、愉快的音乐进行,效果更佳。需要注意的是,给胎儿抚摸应该定时,比较理想的时间是在傍晚胎动频繁时,也可以在夜晚10点左右。但不可太晚,以免胎儿兴奋起来,手舞足蹈,使母亲久久不能入睡。上海月嫂来了提示每次的时间不可过长,5-10分钟为宜。
来回抚摸法
  具体做法:孕妈妈在腹部完全松弛的情况下,用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来回抚摸。心里可想象你双手真的爱抚在可爱的小宝宝身上,有一种喜悦和幸福感,深情地默想:“小宝宝,妈妈真爱你”“小宝宝真舒畅”等。
  注意事项:抚摸时动作宜轻,时间不宜过长,每次2~5分钟。抚摸胎教的好处
  1、抚摸胎教可以锻炼胎宝宝皮肤的触觉,并通过触觉神经感受体外的刺激,从而促进了胎宝宝大脑细胞的发育,加快胎宝宝的智力发展。
  2、抚摸胎教还能激发起胎宝宝活动的积极性,促进运动神经的发育。经常受到抚摸的胎宝宝,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也比较机敏,出生后翻身、抓握、爬行、坐立、行走等大运动发育都能明显提前。
  3、在进行抚摸胎教的过程中,不仅让胎宝宝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还能使准妈妈身心放松、精神愉快,也加深了一家人的感情。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舒月母婴 妈咪课堂】运动胎教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3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