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0 | 浏览数: 601 |倒序浏览

Rank: 2Rank: 2

宝宝生日
2016-4-5 
帖子
12 
1#
发表于 2016-2-26 18:5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宝宝脐带绕颈,就一定要剖腹产吗?

  做完B超以后,困扰准妈妈的一个常见问题是脐带绕颈。

  因为有些人(包括有些妇产科医生)会说,脐带绕颈比较危险,最好行剖宫产,如果自己生的话会发生胎儿宫内缺氧窒息等严重不良后果。

  提供最丰富,最全面的育儿、亲子早教怀孕知识等资讯,伴您和小宝宝一起健康快乐成长!关注“红枫国际妇儿医院”,公众号搜索“redleafbaby”(长按复制)

  这种说法让很多准妈妈无所适从,备感焦虑,因为不单单是网上在说,身边的朋友在说,就连一些妇产科医生也这么说。

  对于这种谣言,大家的心态往往是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真是又应了一句老话:真话没人信,谬误传千里!为了减轻大家的烦恼,我来解释一下。

  脐带绕颈的英文对应词是Nuchal Cord,也被称为Cord Around Neck(CAN),有些医院对于脐带绕颈采取所谓暧昧态度,就是在超声报告上不写中文,只写缩写CAN给医生看。

  如果是绕颈一圈,就写CAN1,绕颈两圈就写CAN2,依此类推。

  其实,脐带绕颈并不想传说中的那么可怕,样本量大的前瞻性研究并没有发现脐带绕颈会显着增加胎儿新生儿不良结局。

  但是回顾性的,少数个案报道认为脐带绕颈和胎儿新生儿不良预后有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据美国2005年的统计数据,死胎的发生率大约为6‰,死胎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如果只是进行大体的尸体解剖的话,很难寻找到真正的原因。

  由于每3-5个胎儿就会有一个是脐带绕颈,所以在无法找到真正原因的前提下,脐带绕颈就成了替死鬼,多数情况下脐带绕颈是被冤枉的。

  因为如果脐带绕颈真的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胎儿新生儿不良预后的原因,为什么前瞻性研究无法证实呢?

  小样本个案报道的脐带绕颈和胎儿新生儿不良预后(包括死胎)有关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伴随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因为脐带绕颈的发生率太高了,一旦发生死胎,脐带绕颈很容易被拿来说事。

  真正和胎儿新生儿不良预后有一定关系的是脐带真结,但是脐带真结的发生率很低,而且超声的检出率也不高,因此筛查的意义也不大。

  不管是不是脐带绕颈,在孕晚期都要遵医嘱认真数胎动,在临产以后医生都会让你做胎心监护,以便于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处理。以下是国外最新权威文献的结论:

  1、脐带绕颈很常见,可以绕颈一圈,也可以绕颈数圈,可以松也可以紧,在所有妊娠妇女中,脐带绕颈的发生率大约为15-30%。

  脐带可以在任何时候绕到胎儿颈部,绕好以后既可能持续存在,也可能会随时绕出来。

  2、大量的证据提示,脐带绕颈并没有显着增加胎儿或新生儿不良预后,只是少数的个案报道认为脐带绕颈和胎儿新生儿不良预后相关,但是这些报道往往是回顾性的,病例数比较少,因此证据并不充分。

  3、一般不建议在妊娠期筛查脐带绕颈,即使在超声检查时发现脐带绕颈,也不写入超声报告。

  如果患者询问,可以告知脐带绕颈是常见现象,通常会自行消除,即使持续存在的话,也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

  所以,大医院已经不在超声报告中描述脐带绕颈的情况了,因为绕颈很常见,而且绕颈可能会随时发生,也可以随时消除。

  我们无法对脐带绕颈进行很好的监测和随访,现在检查没有看见绕颈,你怎么能保证明天不会绕颈?今天绕颈,你怎么能说胎儿不会明天绕出来?

  既然脐带绕颈不会显着增加胎儿新生儿不良结局,干嘛要去做呢?发现了又该多久随访一次呢?又该如何向准妈妈解释呢?解释不清楚又会增加准妈妈的心理负担,又会增加剖宫产率,劳民伤财又何苦呢?

  提供最丰富,最全面的育儿、亲子、早教、怀孕知识等资讯,伴您和小宝宝一起健康快乐成长!关注“红枫国际妇儿医院”,公众号搜索“redleafbaby”(长按复制)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宝宝脐带绕颈,就一定要剖腹产吗?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3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