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0 | 浏览数: 516 |倒序浏览

Rank: 3Rank: 3Rank: 3

宝宝生日
2013-2-1 
帖子
47 
1#
发表于 2015-7-1 22:18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宝宝游泳好处比较多,麻麻们可自行查找,管管就不详细说了,但记得要保持一个度,一周最多1-2次,因为水中的低重力环境不利于宝宝骨骼生长。
  本期重点说说宝宝游泳方面一些注意事项,及时了解,总是没有坏处的哦!
  宝宝游泳≠亲子游泳
  国内多数宝宝游泳都是套着脖圈,宝宝自己在一个池子里,宝宝不停的蹬腿,手臂也有动作。亲子游泳则是照看者与宝宝一起下水,宝宝可以不带任何防护措施,纯粹由照看者扶着宝宝腋下或潜着宝宝双手带宝宝体会游泳。
  比较来说,前者比较普遍,价格较低,一定程度上也会锻炼宝宝的身体,但效果不如亲子游泳。亲子游泳除了锻炼宝宝游泳,还能促进亲子感情,但目前国内较少,且价格比较高。
  真正意义上的宝宝游泳应该是亲子游泳,因为带脖圈的宝宝在水中处于直立状态,并不符合游泳的正常姿势。脖圈泳更像是宝宝的戏水,称之为宝宝游泳是不够准确的。
  贴士——家庭内部游泳注意事项  
  游泳的室温(约28℃)和水温(约38℃)都有严格要求
  购买专门游泳设备,不建议使用浴缸
  控制宝宝游泳时间,初次2-5分钟,后续根据宝宝体力延长至10-20分钟
  脖圈与腋下圈
  虽然很多宝宝都是用脖圈在“游泳”,但是管管综合查阅的资料,虽然众说纷纭,但管管选择摒弃脖圈,小一点的宝宝在头不能很好的抬起时,确实也不适合用腋下圈,不妨只是戏水玩一玩,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1 脖圈存在的问题
  1.小宝宝脖子很软,套脖圈容易伤害宝宝稚嫩的颈椎;
  2.脖圈是塑料的,有的宝宝对脖圈过敏或脖圈摩擦过度导致皮炎的;
  3.脖圈容易压迫气管;
  4.人脖子上有颈动脉窦,若不小心被压到,易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休克!
  2 腋下圈使用注意事项
  1.当宝宝头不能自主抬起时,不可以使用腋下圈;
  2.宝宝小于6个月时,腋下圈也尽量不要使用;
  3.使用腋下圈时,注意型号,且套好游泳圈后检查下颌、下颏部是否垫托在预设位置!
  游泳时注意事项 1 物品准备
  在进行婴儿游泳之前,澳邦奶粉请妈妈们准备如下用具:
  1、宝宝专用浴巾(要干燥、不用太大,以可包裹宝宝全身为适合)
  2、一小块方巾、另准备一块干的毛巾备用;
  3、脐带没有脱落的宝宝,还要准备用于清理肚脐的75%酒精、消毒棉签等物品;
  4、宝宝洗发液、宝宝沐浴露婴儿抚触油、婴儿爽身粉;
  5、宝宝将要更换的衣服、纸尿裤等;
  6、水温计、充气90%的婴儿游泳专用泳圈、一个可在水中漂浮的玩具;
  2 宝宝适合游泳的状态
  1、不能饿着游,游之前也别吃太饱,最好吃完饭或者奶,半小时以后再游。
  2、最好在脐带长好后再去游泳。脐带痂没有脱落的,或者脱落没多久的,要带脐带防水带。
  3、游泳时一定要保证宝宝的身体状况好,没有流鼻涕咳嗽症状。
  4、1岁内的宝宝建议要穿游泳纸尿裤,如果是单独一个池子,可以不穿,对于1-3岁男女宝应该选择连体的游衣比较适合些。
  5、注射防疫针还未超过72小时的宝宝。
  3 宝宝游泳需循序渐进
  1、一岁以下的宝宝也别游太久,初次尝试2-5分钟,后续可延长至10-20分钟
  2、入水的时候慢一点,先让脚入水,如果是亲子游泳,最好自己先下去,站好了,再接孩子,先给小脚丫弄湿了,然后慢慢的撩撩水,让孩子放松。
  3、要随时观察宝宝的身体及精神状态,如果发现水温太冷,或者是宝宝嘴唇发紫,身体发抖时,要及时撤离。
  4、同去的大人要形影不离宝宝,做好保护工作,并且尽量引导宝宝在池中活动开。
  4 泳后护理
  1、游泳结束应该让宝宝先呆在泳池中,由另一个大人去更衣室拿来大浴巾,把宝宝身上的水擦擦干,并象裹小粽子一样包了个严严实实之后,再回更衣室更衣。
  2、用棉花纤轻轻地清洁一下宝宝的耳朵。
  3、可以利用擦油的机会做抚触,如果妈妈跟着游泳,给宝宝洗澡,最好爸爸做抚触,爸爸手有力量,宝宝有安全感。
  4、游完喝水,吃奶、吃饭。最好提前准备好,宝宝游泳后,消耗了大量的热量、体力,要给宝宝及时补充食物和水份。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婴幼儿游泳有内幕!!!值得注意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3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