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边听经典边玩,会导致孩子以后学习不专心?
10岁前的还孩子具有一心都用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天赋的,人人都有,7岁以后下降,10岁以后基本就没有了。孩子的这种天赋使得婴幼儿学习可以边学边玩,以听为主,跟学习专心与否没有关系。相反,早期重视这种学习的孩子,学习起来非常专心。
2.
孩子学习经典最好能懂,不懂学了也白学?
儿童学习经典不是以懂为主,而是记住就行,等长大以后,接触的人和事多了,体验多了,社会经历多了,孩子自然会悟到。懂得方式有很多种,其中的一种叫着“悟”。懂的多数是指理解,在孩子幼小的时候要求他们懂经典,是用数学的方式来学语文。
3.
家长读可以代替听录音吗?
不可以,家长读很重要,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引导孩子自己读,都要靠家长。但是1.家长读有口音。2.家长不可能像机器一样每天读几个小时给孩子听。
4.
孩子对听经典的初步印刻,是听了大约多少遍后?深度印刻呢?
理论上说,初步印刻听15-20遍,深度印刻听是100遍以上。
5.
汉语,英语是高频语言还是低频语言?
汉语是低频语言,英语是高频语言。提到语言频率的差别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人耳可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在16~20000Hz,但是不同语言的频度分布式不同的。
日语(125~1500Hz)、法语(125~250+/1000+~2000Hz)和西班牙语(125~500/1500~2000Hz)都是2000Hz以下的低频语言,而英语却是高频语言,频率带在2000Hz以上,日本人的耳朵、大脑都习惯了低频语音,所以日本人学英语比较困难。
俄语(125~12000Hz)的频率带跨度很宽,所以俄人学习外语相对容易。汉语的发音能量都集中在200Hz-700Hz,属中低频。
6.
多认字就可以爱读书了,为何一定要读经?
看看我们现在文盲率很低了吧,爱读书的人有多少呢?只有心里有书的人才会爱读书,这就是我们看到学历高的人玩玩爱读书的原因。
7.
童话和故事一样可以启蒙,而且好像容易的多,为何不用童话要用经典?
童话和经典的能量级别比起来,大家应该不难做出判断。经典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童话固然能让孩子懂得一些道理,比起经典的浩瀚来,童话是潺潺小溪,经典则是无边海洋。
8.
读经典的认字法叫做“大锅煮汤圆法”,我们平时的方法叫做单个“煮汤圆法”,你是如何理解上述的说法的?
经典认字法是先把很多字连在一起的经典读给孩子听,孩子在心里很熟悉了后,再一字字指读,把音和形对上号,一次性认识很多字,“单个煮汤圆法”是指着一个字,读几遍给孩子听,记住后,换下一个,由于是字脱离了句,孩子容易忘记。
9.
我每天都读点经给孩子看,我自己不喜欢经典,时间长了也不喜欢,主要是做的孩子看的。说说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家长自己读,坚持的话,也会爱上读经,经典并非高高在上,离你我的生活很远,很多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都是你我人生中的指路明灯,为什么不喜欢呢?
10.
读经多了,孩子以后会偏科的,文科会好,理科就不行?
儿童读经会使得孩子各种能力都得到提高,比如:识字量,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甚至是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没有一门学科是脱离文字单独存在的,在孩子读经一段时间后,给孩子理科方面的启蒙,孩子定能文理都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