糗事!“第三者”好烦小学报名遇到的各类问题上海入园体检——你问我答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9 | 浏览数: 999 |倒序浏览

Rank: 2Rank: 2

宝宝生日
2009-08-20 
帖子
23 
1#
发表于 2012-3-2 11:08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花开沪上 于 2012-3-2 16:46 编辑

“怕生”是宝宝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它是宝宝感知、辨别和记忆能力、情绪和人际交往能力获得发展的体现。怕生对宝宝来说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正确引导而任其自然发展,那么将来就有可能影响宝宝的社会化进程。

下面是我总结的可以培养宝宝胆大的四个方面:
1、初期
宝宝最初是不懂得认生的,所以妈妈要从一开始就让他接触不同的人,比如让家里不同的人逗他说话、抱着、甚至是做简单的游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宝宝适应见到不同的人。

2、有意识的让他接触陌生人
对于已经开始认生的宝宝,妈妈可以从宝宝比较熟悉的人开始,让宝宝习惯跟妈妈或者抚育人以外的人交往,然后让宝宝逐渐接触“熟悉的人比较多,而陌生人比较少”的环境,在熟悉了有少数陌生人在场的环境之后,再扩大他的接触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勉强宝宝和陌生人亲近,更不要让他单独与陌生人在一起,这样只会进一步加深宝宝的排外心理。当陌生人到来时,如果宝宝怕生,可以允许他熟悉情况后再逐渐和陌生人接近,切勿一上来就让陌生人抱。与陌生人接触的多了,宝宝害怕的心理自然就可以得到缓解并最终得到克服。

3、从宝宝喜欢的人群入手
一般宝宝比较喜欢年轻女性和小宝宝,因此,让宝宝接触陌生人可从这些人入手。当带宝宝到户外玩耍、去亲友家或有友人来自己的家中做客时,父母可抱着宝宝先与那些漂亮阿姨或者小朋友打招呼,讲几句话,让宝宝逐渐意识到除了家里人外,周围还有许多别的人,他们也都是和蔼可亲的,用不着害怕。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这些特点,尽量围绕宝宝的喜好来扩展宝宝的社交圈子。

4、培养宝宝安全感
父母要始终如一的爱宝宝、照顾宝宝,尽可能避免宝宝长时间见不到妈妈,尤其不能以“再怎样,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给谁谁”之类的语言威吓宝宝。当然也不要溺爱宝宝,小孩子轻微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父母切勿过分安抚,造成紧张气氛。

大家多多支持哦~~本文来源于 爱 早教 网站,特此声明。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帖子
支持,说得很好呢
宝宝的自信是要家长多鼓励的呢

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帖子
是呀,怕生,多数是与别的小朋友,与社会接触太少了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1093 
说的是呀,怕生的宝宝现在貌似很多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11-21 
帖子
家长们上班的可能是多了点
哲瑀

贵宾用户

宝宝生日
2008-12-05 
帖子
14472 

最会吃 Medal No.1

我儿子从小就不怕生,小时候谁抱都愿意,当时我们还担心他容易被人拐走了呢!

Rank: 10

宝宝生日
10年8月25日 
帖子
525 
多带孩子出去玩玩看看,多让他认识点小朋友,久了就会好起来的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12-12-09 
帖子
2263 
我女儿倒不怕生,是慢热。性格所致。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07-04-06 
帖子
1434 
我家倒不怕生,人来疯似的

Rank: 10

宝宝生日
 
帖子
10 
jsk6 发表于 2012-3-5 00:16
我女儿倒不怕生,是慢热。性格所致。

跟我家性格有点象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如何让怕生的宝宝胆大起来
快速回复
Empty Ads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3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