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900
- 经验值
- 508
- 在线时间
- 3133小时
- 昵称
-
- 宝宝生日
-
- 注册时间
- 2009-7-23
- 帖子
- 425
- 阅读权限
- 31
- 积分
- 3641
- 精华
- 3
- UID
- 707805
     
- 宝宝生日
-
- 帖子
- 425
|
本帖最后由 jhyjhp 于 2012-1-31 23:22 编辑
过年了,孩子们最开心的事儿就是可以收到大红包了。为什么过年长辈要给孩子们压岁钱呢?
一个关于“压岁钱”来历的故事。
中华民族有个习俗,春节晚辈拜年,长辈免不了给孩子“压岁(祟)钱”。这里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呢。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suì)",每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suì)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祟钱”分给晚辈,以帮助孩子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suì)"谐音,后来变成了“压岁钱”,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了。
这个长老爱幼的习俗被传至今,由于文化传承的脱节,已经脱离了本有的内涵而变成单纯的发送红包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压岁钱数额也越来越丰厚了。该如何引导孩子对待长辈的关爱并管理好这笔钱?怎样利用这个机会施教呢?根据自己培养女儿长大至今的做法,有几个小小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给孩子讲讲上面这个故事,让孩子知道“压岁(祟)钱”的来历故事,这既是文化的传承,也让孩子珍惜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其次,顺势进行“钱来之不易”的教育。讲讲父母长辈赚钱的辛苦,提升孩子的孝心和恭敬心。
第三,引导孩子正确支配这笔钱。比如:带孩子放生;带孩子去敬老院、孤儿院探望或作义工;引导孩子参与印经;一对一资助年龄相仿的贫困学生,让孩子保持与被资助孩子的联系,包括电话通信联系,最好每学期能亲临探望;为过生日的长辈买小礼物等等。
第四,和孩子一起记账,让孩子参与管理,培养孩子理财能力。一个学会理财管理的人,也会注重生活管理乃至人生规划的管理。
钱,本身没有好坏对错之分。用好了,可以长养孩子的品格,用不好,可能会滋长孩子的恶习。如何“上行下效”“长善而救失”,是给我们家长出的考题。关呢于压岁钱,你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凡回贴参与讨论的均有50妈米红包奖励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