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偶然的机会,觅得了一本绘本《有一天》。这本绘本叙述了一个爱的传递和人生循环的故事。无论文字和画面,都如一泓涓涓的溪流,缓缓的滋润了我的心田。我想,任何母亲,特别是有女儿的母亲,都会为之感动的。 我是一个有两个女儿的母亲,养育和教导她们的任务更多的落在我身上。我很珍惜和女儿们相处的时刻,也希望她们能正确理解生和死的概念。 绘本详见我的另一篇帖子。 和大女儿一起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她格外的安静,最后她问我:“她 妈妈死了吗?“我说:”是啊,每个人都会死的,但是她活着的时候很幸福,因为她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女儿笑嘻嘻的抱住我,说:”你也有个可爱的女儿。“我动容的搂住她,纠正说:”是两个。“ 大女儿还差几个月满 6周岁,我很惊讶她居然读懂了书里的潜台词。孩子的理解能力远比我想象的要强大,生和死一直也不是禁忌话题。她 三岁不到就参加了太外婆的追悼会, 1岁多开始每年都跟着我们扫墓。我们对她解释说,死亡,就是外界的一切和自己再也没有关系了,看不到想看的人,做不成想做的事,甚至连思想都没有了。但是死亡又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东西,不管愿意不愿意。她听了,怔怔的说:“那再看不到爸爸妈妈了吗?连小电脑(她对ipad的昵称)也不能玩了吗?“然后她哭了,不 知道是为了看不到我们哭,还是为不能玩游戏而哭。稍大一点以后,她似乎能更理智的看待死亡。因为她见识过她养的宠物,一只小乌龟和一只小 螃蟹的死亡,也在菜场里见过杀鸡宰鸭。她说它们好可怜。我说:”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使命,鸡鸭是饲养来给人吃的,它们也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其它小动物也都有自己的寿命,它们只能活这么久。 宝宝觉得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呀?“她想了想说:”变成妈妈吗?“我很欣赏这个答案,鼓励她说:”那你要加油哦,好好长大,做一份自己能做的事情,找一个喜欢你的人。任务完成了,死亡也就不可怕了。因为我们想做的事情都已经做了,对不对?“女儿高兴的点点头。 通过生命的话题,让女儿了解生命,珍惜生命,也是每个母亲的使命。虽然孩子会长大,我们会老去,但同时我也很期待看到如《每一天》中的场景:女儿在晨曦的阳光下,为她的女儿扎小辫。生和死的意义其实并不仅仅只是孩子需要理解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