糗事!“第三者”好烦小学报名遇到的各类问题上海入园体检——你问我答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5 | 浏览数: 1590 |倒序浏览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67 
1#
发表于 2011-3-1 14:3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奖励是对孩子优秀的思想、行为作出肯定评价,并用以巩固和发扬其优良行为的、不可缺少的辅助的鼓励方法,可以使孩子产生荣誉感和很强的内在推动力,能够激励孩子在已有的成绩上更进一步。

一、正确的奖励应该做到
    1、突出进步、突出事迹或优秀行为方可给予奖励。
    2.、奖励时要对受奖者的进步、事迹或优良行为给予分析评价,使之在受奖过程中受到教育和鼓励。
    3、要创造庄重的奖励环境和气氛。
    4、奖品有积极意义。可采用活动性奖励,如参观、旅游、探亲等。
    5、奖励的物量要适当。
    6、受奖者在受奖后应谈谈自己的感受。
    7、要选择最佳授奖时机授奖。

二、不当奖励在家庭教育中主要表现

奖励过滥过频,奖励过重,奖励过分或奖品不当,兑现奖励。这种不当奖励的共同特征是,客观上把奖励中原有的思想教育性质分离出来,使奖励脱离了思想教育的正确轨道,削弱了教育意义和效果,甚至产生负效果。
      奖励过分是指应该表扬的,给予奖励了;应该适当奖励的,奖励过重了。例,孩子考了满分,作文被评为范文,遵守纪律和制度被评为文明标兵、三好生,运动会上获得了名次等等,这些都应给予口头表扬而不应给予奖励。因为除了鼓励的目的外,家长还要使孩子认识到,努力学习做有道德的人是中小学生应该做到的事,这是一般要求。如果孩子在学习或道德品质方面原来的起点低,确经刻苦努力有了突出进步(如学习上从后进生上升为中等、中上等,甚至跃入前10名),或者在省市以上单科竞赛、科技发明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或者做出了突出事绩,则应该给予奖励。
      奖励过重是指奖品价值过高或活动性奖励层次等级太高。这种奖励使奖励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层次性。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的,奖励层次过高,甚至一下达到了家庭经济允许的最高程度,就可能反过来抑制其继续上进的欲望——主观抑制和客观抑制。所谓主观抑制,是指孩子知道家庭的经济力量已不能满足他们更高的要求,而不自觉地抑制了上进心。所谓客观抑制,是指孩子再获得更高荣誉而需给予奖励时,家长因经济水平或教育上的原因不能给予更高的奖励,也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过重的奖励还易使其产生错误认识和不良品质,例:以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来得很容易,因而不加爱惜,甚至还会提出更高要求并请家长兑现,以及产生骄傲、炫耀等不良品质。
      奖励过频过滥是奖励过分的必然结果。有点儿进步就奖励,不该奖励的也奖励,孩子就不会去珍视奖励,更严重的是不会去珍视荣誉,而一旦患了荣誉麻痹症,认为荣誉不足珍惜,奖励就失去了它的推动力量和作用,孩子的上进意识也就随之而麻痹了。
      奖励形式不当是目前家庭教育中很普遍也是很严重的问题。奖品不宜为生活用品,尤其不能是妆饰物品和钱。因为这些东西有的是生活必需品,没有教育意义,有的则是超生活用品(例如孩子已有一双皮鞋,此次把更高级的皮鞋或时髦样式的皮鞋作为奖品),有的是对孩子思想品质产生错误导向的物品(例妆饰品),有的是具有潜在的广泛危害的物品(例如钱)。而且这些物品与奖励的气氛不协调。
兑现奖励是指以前曾许以诺言。
      兑现奖励对孩子尤其是少年儿童期的孩子危害较大。因为无论是许诺还是答应要求,孩子努力的目标都已经奖品化,甚至商品化了,它排斥孩子正确的学习目的,这对人生观、世界观处于形成期的青少年来说,与其说是奖励,不如说是损害更为确切。此外,孩子努力学习积极进步完全是学生的本分,是应该做到的事情。对完全应该做到的事情提出附加条件,实际上就等于降低了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而降低了这种基本要求,也就是人为地束缚了自己在学习和进步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一种闪烁着金光的绊索。
      兑现奖励可以在短期内推动孩子进步,但终不能长久,因为孩子的学习目的不纯粹也不正确,学习目标浅近,主观能动性差。
       兑现奖励次数多了还会激发孩子的物质追求欲,孩子会一次又一次地向家长提出越来越高的物质要求。而家长的满足不仅会“助长孩子的贪婪与霸道,导致居他人之上的观念,使儿童变得难以管教”(卢梭,见《卢梭教育思想述评》),还会助长孩子不珍惜家长乃至社会的劳动,不懂得对家长乃至他人的爱,使孩子变成铁石心肠的人。
      奖励应该选择适宜的环境和时机进行,应该更利于发挥奖励的教育鼓励功能。




三、奖励孩子的策略

    有的家长有这样的经历,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回来就向家长要“说法”,还说其他考得好的同学都得到了家长的奖励。 关于奖励的问题,多数家庭比较随便,只要孩子能考得好,几乎是有求必应。其实,这并非小事一桩,处理不好就可能事与愿违。所以,家长也要讲究奖励的策略和原则。
  1、少奖为佳

适当时候、适当次数的奖励,就相当于给发动机加油,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切不可太滥。奖的频率太高,其刺激作用就会逐步下降,要想发挥其作用,就必须不断加码,以满足孩子迅速扩张的胃口。而更为严重的是会引导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学习,不能产生真正的动力。因此,在满足孩子必需的学习用品和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要逐步减少奖励的次数,最佳境界就是没有奖励。
  2、奖态度不奖分数

有些家长是以分数或者名次来设定奖项和决定是否奖励,其实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孩子的学习态度进行奖励。因为从长远看,态度和努力的程度比一两次的分数更重要。而且考试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卷子的内容对每个人的适应性,孩子复习题目的“机遇”性等,并不能真正反映其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效果。用分数和名次 作为奖励的标准,有可能出现孩子已经非常努力,但因为一些偶然因素而没有达到设定的奖励目标,结果反而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3、一诺千金

如果家长和孩子有了约定,如有的家长是定考多少分,有的家长是定考到第几名,就一定要兑现。如果孩子达到了约定的要求,就要坚决奖励,做家长的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更为严重的是给孩子树立了言而无信的榜样。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设立的目标,也不可迁就,形成讨价还价的习惯。与其怕影响孩子的情绪而改变初衷去迁就他,还不如没有这样的约定。
  4、奖品适当,价值适中

奖励的价值不要太高,其价值和奖品要与孩子的年龄、取得的成绩等等相适应。有些家庭由于形成了奖励并不断加码的习惯,常常给孩子价值过高和不适当的奖励,那样反而会害了孩子。如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某次考试满分,就给孩子买电脑买游戏机,结果孩子玩物丧志。
    5、精神鼓励为主,物质享受为辅

有些家长给孩子的奖励是以物质享受吃、穿、玩为主,这样的弊端是将孩子的目标引导到享受方面。

Rank: 2Rank: 2

宝宝生日
2010-05-22 
帖子
路过,来顶顶吧。
欢欢乐乐妈

大 本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0-06-27 
帖子
3866 
教育,是个大工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07-04-24 
帖子
453 
路过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帮顶,这个太理论了,你讲个例子啥
豆豆

硕 士

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2007-09-21 
帖子
10261 
我们就奖励车,小豆除了车还是车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家庭教育——奖励
快速回复
Empty Ads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3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